【本報台北訊】112學年大學考招將開跑,首個升學管道「特殊選材」鎖定單一學科資優學生,或具備特殊優良表現、才藝專長者。教育部表示,112學年度核定55校、1558個招生名額,是特殊選才107學年正式上路後,名額最多的一年。學者憂心,頂大還有本錢篩選學生,但更多學校只是亟欲招生,最終招到的學生可能稱不上特殊,淪為「平庸選才」。
大學每年10至12月開辦特殊選才招生,最遲於隔年1月放榜,各校自辦資料審查和面試,考生須符合報名資格並繳交資料,通過面試即可錄取。若學生經歷特殊如新住民、總統教育獎得主,近年亦有望透過特殊選才入學。
特殊選才104學年起,以單獨招生開放學校嘗試辦理,107學年正式納入招生管道,名額逐年增加,108學年招生名額始破千,111學年招生名額首度突破1500個;核定招生校數則從最初的34校,一路增至突破50校。
教育部表示,特殊選才招生名額以各校不超過5%、全國不超過1.5%為原則;各大學歷年皆審酌招生情形、學生在學表現等提出申請,112學年核定55校,552個學系辦理,共提供1558個招生名額。
私校紛紛加入搶人 頂大波動不大
112學年特殊選才各校名額,清大、陽明交大均略減個位數,成大招生數持平;頂大特殊選才名額波動不大,近年私立學校亦多投入特殊選才一途。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說,受少子化影響,私立學校積極爭取學生,也許部分學生對公立學校而言並非特殊傑出,但已達私立大學標準或條件,對私校而言是提早攬才,如果招到表現優異的學生,亦能提升學校能見度。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過去教育部給予各校的單招自由度低,近年特殊選才對私立大學近似單招管道,學校可有較高的招生自由度;另一方面也是因應少子化,學校趕在第一個招生管道就先搶人,以免搶輸他校。
為維護特殊選才初衷,教育部雖設定名額限制,但近年各校仍愈招愈多。一位不具名學者表示,特殊選才因條件較自由,近年不少大學陸續增設名額,但真正際遇特殊或單一學科優秀的學生,實則沒這麼多,頂大還有可能招到真正特殊的學生,但更多學校只是亟欲招生,最終招到的學生可能稱不上特殊,變成平庸的選才。
選才不限單一科系 應無飽和問題
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表示,特殊選才單一科系比較容易遇到學生飽和的狀況,畢竟科展第一、奧林匹亞競賽代表選手每年只有幾位;但特殊選才不只欲招募單一學科優秀者,也希望收到藝能類、具備服務經驗的學生,該類型學生若要說飽和,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