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德宮發放街友餐盒近三十年,是失意者圖溫飽的驛站。圖/記者王淑芬
義工菩薩吳李春(左)、蔡珠(右)在行德宮發心十餘年。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中都「行德宮」前,每到下午三時就陸續出現排隊人潮,百公尺的人龍蜿蜒到路口,有人是生意失敗、職場失意,更多是社會邊緣人,他們來領取塞得鼓鼓的餐盒,可以得到暫時飽足。一天逾三百份的餐盒,有著兩位八旬義工阿嬤的愛心,分別是阿春仔嬤、阿珠嬤,她們的善行為大眾暖胃也暖心。
行德宮守護街友不遺餘力,被稱為「街友之家」,每天會為弱勢者提供一份愛心餐盒,三十年來全年不斷炊,過年還有尾牙宴,讓街友吃好料、拿紅包快樂迎新年。
行德宮五、六坪大的廚房有兩口大炒鍋,下午一時就點火熱鍋,脖子掛著一條毛巾、不時擦汗的廚師,時而翻炒、時而加料,不一會兒時間,青豆、高麗菜已散發陣陣撲鼻香氣,等待裝盒,準備下午四時發送。
八十三歲的吳李春是人稱的「阿春仔嬤」,她負責盛飯,八十一歲的蔡珠(阿珠嬤)則是協助打菜,兩人十餘年來,練就快速包飯的功夫,飯盒不僅有著滿滿食物,也添加了她們的關懷。
掌廚服務街友 盼兒子走正途
阿春仔嬤家住高雄苓雅區,每天要騎三十分鐘的機車到中都當義工,即使颱風天也無阻,深怕人手不足誤了正事。「在家常會盹龜(台語打瞌睡),當義工和朋友開講聊天很開心!」阿春仔嬤說,每天一早她會先來撿菜、洗菜,下午再來一趟打飯,一點都不嫌累。
原來,阿春仔嬤二十年前到行德宮參拜,向神明祈求遊手好閒的兒子可以走回正途、找到安定工作,因緣認識了行德宮創辦人、人稱「遊民守護神(中都阿嬤)」的林阿罕,在她的鼓勵下,開始在行德宮煮飯掌廚服務街友,果然祈願成真,也讓她更有行善的決心和毅力。
住在中都的阿珠嬤,每天走路到行德宮為街友打菜包飯,面對長時間站立腿痠,祕訣是晨泳讓她能保持好體力,擔任「義工」則是每天的功課,更希望街友能在短暫失意後,找到人生的方向。兩位菩薩義工歡喜地說:「只要還有力氣,就會繼續服務下去 ,做到不能動為止。」
繼承母親遺願 延續關懷弱勢
高雄市街友關懷協會執行長林朝安繼承母親林阿罕的遺願,繼續在行德宮送愛守護街友,景氣好時有企業及善心人士協助,否則要自掏腰包、挹注不足的餐食費,他希望街友走出失意人生,早日找到人生目標和希望。
在行德宮的臉書專頁上,時常出現友寺、非營利組織、學生義工等身影,有時共同發放衣物,或合力煮食料理供眾,讓善擴大;其實除了街友,行德宮也關懷貧困家庭及獨居老人,不乏募資尿布墊、奶粉等物資的貼文,期盼大眾對社會弱勢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