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畫下月擴大半導體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取得核心人工智慧(AI)晶片,且從原本的輝達(Nvidia)、超微(AMD)更進一步擴大具備生產和設計的至英特爾及Cerebras。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針對美國計畫下月擴大半導體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取得核心人工智慧(AI)晶片,且從原本的輝達(Nvidia)、超微(AMD)更進一步擴大具備生產和設計的至英特爾及Cerebras,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這是美中科技戰續曲,直接挑明管制高階AI晶片輸往中國流向、限制中國取得設計這些晶片EDA設計工具,對整體半導體衝擊不會太大,卻會重創中國基礎科學研發。
楊瑞臨強調,美國從原來限制10奈米設備禁止輸往中國,延伸至14奈米以下、也限制3奈米以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出口到中國,到最近直接要輝達及超微停止部分AI晶片給中國大陸,三管齊下,應是發現原本將中國超級電腦廠商列入出口清單後,並沒有辦法阻斷中國發展超級電腦之路,而這些超級電腦,能用在非商業用途,例如軍事及國防等。
楊瑞臨表示,就因為掌控龐大超級電腦供應鏈不易,現在美國直接從源頭,管制可用於超級電腦最高端的AI演算型繪圖處理器等AI晶片,透過一顆小小的晶片,從源頭斷了中國發展超級電腦的能力,而且限制他們取得設計工具,甚至生產設備,讓中國做不出這類的晶片。
楊瑞臨說,輝達、超微這類晶片,雖然都在台積電投片,但估計占比不到2%,和先前封殺華為時,當時海思占台積電營收近20%情況完全不同,這也是美國政府發現打擊半導體產業,美商也會受傷,經多年評估及推 演,歸納出最有利的管制措施。
楊瑞臨說,由於超級電腦,不只用在軍事武器,如模擬飛彈彈道,戰鬥機研發時的風洞模擬等,更是很多領 域如疫苗研發、氣象科學和衛星發展重要憑藉,因此這次美方出重手,阻斷中國取得核心AI晶片,將會使中國基礎科研受到很大傷害,相信中國也不會坐視,會試圖向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等取得晶片來源,後續得觀察美國能否勸說這些晶片廠也加入防堵行列,否則還是會有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