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 她和后羿是不是夫妻?

 |2022.09.10
11164觀看次
字級
中秋節充滿神話傳奇故事,其中「嫦娥奔月」更是家戶喻曉。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中秋節充滿神話傳奇故事,其中「嫦娥奔月」更是家戶喻曉,但從史料觀察,嫦娥非嫦娥,后羿更非后羿。

因為千百年來,人們對星辰的嚮往,給文人墨客產生題材與遐想,造就了許多版本的故事,如今嫦娥奔月還在續寫,仍是中秋月圓夜歷久彌新的話題。

圖╱美聯社

●姮娥變成嫦娥 避諱皇帝名字

西漢初期的《淮南子》引用之後也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因此,嫦娥本名應為「恆我」或「姮娥」。

為何到今天變成「嫦娥」呢?中國古代皇帝名字百姓不能直接讀出或寫出,必須避諱,不然輕則獲罪,重則丟命。兩漢時期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恆」字,把「姮娥」稱為「常娥」或「嫦娥」。

延伸閱讀》》明月幾時有 吟詩問青天

●山海經神話  后羿射下9個太陽

根據《山海經》資料,「后羿射日」的傳說早在「嫦娥奔月」之前,是後世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糅合在一起。

如果細究后羿這個名字,指的肯定是有窮氏首領后羿,而非神話傳說中唐堯時代的后羿。因為早期文字對「后羿射日」的神話記載中沒有「后羿」,只有「羿」或「大羿」。

相傳在遠古時候,大地出現嚴重旱災。炎熱烤焦森林,烘乾大地,晒乾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

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隻隻三足烏。最後,天上只留下1個太陽,人民因此將后羿譽為英雄。

原本是五帝時期的大羿射日,不過經過後人誤傳變成了夏代有窮國君主后羿射日。

由此可見,后羿射日的本來模樣是「大羿射日」,后羿和大羿絕非是同一個人,只是由於二者名字相同,又都精通射箭,被後世誤傳為同一人。

故宮南院與導演柯子建合作拍攝《鄒.神話》影片,圖為〈射日故事〉一景。圖╱資料照片

●史料記載后羿  真實存在人物

然而,除了神話傳說中射日的「后羿」之外,《史記》明確記載這個「后羿」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人物。

他為夏朝初期東夷族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因為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結果導致四方叛亂,后羿乘機掌握夏朝政權,殺了太康,先後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仲康之子相為傀儡,相逃亡以後,后羿更直接掌控夏朝。

這便是「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歷史事件。不過,后羿掌權以後也犯了太康同樣毛病,沉迷射獵、不理朝政,結果被自己的義子兼親信寒浞給奪了權,丟掉性命。

至於后羿並不姓后,這裡的「后」在上古時期用來代指君主,和「王」是等同的。

圖╱資料照片

●神話愛情故事 原本不是夫妻

後人之所以對嫦娥奔月故事情有獨鍾,主要是對后羿與嫦娥的愛情和被迫分離感慨,故事中后羿怕服用仙藥成仙,會與嫦娥分離而不肯吞食。

而嫦娥為避免仙藥落入奸人之手而被迫吞服,結果導致與后羿分離,怎麼看都是淒美感人故事,

真正將嫦娥和后羿列為夫妻的記載是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的註解:「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因此。嫦娥和后羿「變成」夫妻是在東漢以後的事情了。

儘管嫦娥奔月版本不斷演進,不變的是神話故事給予人們對中秋節的美好遐想。

圖╱123RF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