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寺梵鐘閣(圖)、安養樓,被列為南韓國寶。圖/取自韓國觀光公社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南韓文化財廳八月二十七日宣布,千年古剎浮石寺(Buseoksa)的兩座建築物──梵鐘閣(Beomjon-gak)和安養樓(Anyang-ru)列為南韓國寶。
《東亞日報》報導,梵鐘閣建於十八世紀,以獨特的八角屋簷樣式建成,文化財廳評價:「梵鐘閣的支撐部分繪有華麗的裝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安養樓寓意「通向西方極樂的入口」,前身是單層建築「羌雲閣」,一五五五年因火災燒毀,於一五七六年重建成兩層的城樓。文化財廳委員會表示,梵鐘閣和安養樓均具有特殊的藝術、文化和歷史價值。
浮石寺位於慶尚北道榮州市,因佛殿後有三層石,故有「浮石」之名,由朝鮮華嚴宗之祖義湘法師留學唐朝後,於六七六年創立,於高麗王朝初期燒毀,後來圓融國師於靖宗王七年(一○四一年)重建,現由南韓曹溪宗管理。它目前是五項國寶的家,包括供奉阿彌陀佛像的無量壽殿、描繪四天王的祖師堂壁畫、無量壽殿前方的石燈籠等,其中,無量壽殿被認為是南韓傳統建築典範、理想的修行場所。
二○一八年,浮石寺與通度寺、鳳停寺、法住寺、麻谷寺、仙巖寺、大興寺七座寺院,一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評委表示,佛教在南韓跨越多個歷史時代,這七座寺院都是「七世紀至今,南韓佛寺的典型代表」,為佛教修行傳統提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