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超額儲蓄降了。依據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超額儲蓄從5月預測的破4兆元,罕見下降至3.78兆元。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主要原因是民間投資比預期好很多,特別是半導體和離岸風電的設備進口,顯見廠商在投資動能上並未熄火。
所謂「超額儲蓄」,指「國民儲蓄毛額」減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超額儲蓄率」則是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比率。超額儲蓄太多,代表民間消費及投資動能不足,導致經濟成長動能減緩;若能將閒置資金導入投資,除可增加就業、提振薪資等外,也會帶來產業升級等外溢效果。
全球經濟放緩
投資延後轉趨審慎
主計總處也首度發布關於2023年的超額儲蓄預測為3.96兆元,較2022年稍微提高。蔡鈺泰指出,預期明年的投資相對緩和,進口成長幅度不像今年增加那麼多。出口市場需求還在,沒有像今年這麼高。
蔡鈺泰表示,半導體廠商積極擴充國內產能,台商持續回台投資,加上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綠能設施持續建置,均在今年明顯帶動相關產業生產及增置設備或廠房,挹注投資成長動能,惟全球經濟放緩,廠商庫存去化壓力恐約制生產,部分企業投資計畫或將延後或轉趨審慎。
蔡鈺泰坦言,明年投資相對今年會較緩和,主計總處對於2023年民間投資成長幅度預測為3.43%,相較今年6.55%,呈現「減半」。3.43%的民間投資成長幅度,恐將是近5年新低,比發生新冠疫情第一年,2020年4.53%還低。
但蔡鈺泰也強調,「還是成長,廠商還是持續投資」。
台灣超額儲蓄屢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超額儲蓄由2008年7708億元一路飆升至2017年2.79兆元,超額儲蓄率更由5.72%攀升至15.53%。不過,2018年超額儲蓄罕見下降,降至2.44兆元、超額儲蓄率降至13.32%。2019年超額儲蓄再降至2.23兆元、超額儲蓄率降至11.82%。但是2020年衝破3兆元、2021年續增至3.54兆元,2022年原預估將衝破4兆元,但據最新預測則下修為3.78兆元,2023年則預測3.96兆元。
景氣吹冷風
差2分轉向黃藍燈
此外,國發會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再差2分就要變燈,將掉到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景氣已經吹冷風,這個冬天得多穿幾件衣服,政府規畫推出激勵經濟成長措施刻不容緩。
中研院研究員周雨田指出,苦日子至少會持續1~2年,2023年的情況會比現在更糟。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只要美國貨幣政策未反轉,全球經濟就不可能轉好。不過,國發會定調,目前台灣經濟仍屬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