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洪平順作品〈金剛護法〉。圖╱記者江俊亮
藝師顏三泰製作的花燈〈千手觀音〉。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雲林縣傳統工藝展「雲傳藝饗」即日起在文化觀光處展館展出,能欣賞「人間國寶」洪平順的彩繪作品,以及縣內粧佛、剪黏、木雕、藝閣、花燈、白鶴獅陣等傳統工藝創作,展現十四位藝師對文化保存的努力。
「雲傳藝饗」工藝展,是由雲林縣傳統工藝文創產業發展協會主辦,邀請十四位傳統工藝師及保存者參展。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洲表示,近年來雲林縣積極推動傳藝的保存與活化,讓傳統藝師備感尊榮,「藝師將傳統民俗作品昇華至藝術境界,所展現的職人精神,不僅是創作者對於傳統工藝的熱愛、執著與堅持,更是個人生命力的極致展現」。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是農業大縣,還擁有豐厚的文化資產,且孕育多位傳統工藝保存者,十四名藝師這次分享細膩精緻的傳藝創作,讓平日需要翹首遙望的作品,可以近距離欣賞。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推廣保存文化資產,自二○一九年起新增十二名傳統藝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二○二○年更辦理「神工傳藝巡迴展」至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展出,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雲林的傳統工藝之美。
創作蘊含哲理
豐富觀者內心
「人間國寶」洪平順展出〈金剛護法〉作品,身為戰後出生的第一代廟宇彩繪藝師,擅長彩繪人物「四顧眼」,不論觀眾從什麼角度觀看欣賞,畫中人物的眼睛都會緊盯觀畫者,彩繪功力深厚。
粧佛藝師陳明洲此次展出〈媽祖〉、〈千里將軍〉、〈順風將軍〉、〈關聖帝君〉等創作,粧佛身形比例精準,莊嚴細膩,具有豐富多變的立體層次感,栩栩如生。從事剪黏超過一甲子的藝師許哲彥,擅長將破碎的陶瓷碗盤加以整修後,剪黏為神像、人物工藝,作品蘊藏深厚的人生哲理,豐富觀眾的心靈層面。
木雕、粉線雕藝師丁宗華,還無師自通研習粉線、漆線技巧,多年來他參與大小宮廟神像修復、深入校園推廣工藝,也開發出小型木雕、人物公仔、粉線雕等居家生活藝品。
傳承民俗活動
保存文化資產
此外,現場展示的藝閣〈龍鳳呈祥〉,是「北港顏氏花燈藝閣」藝師顏三泰作品,呈現早期藝閣形式。文觀處指出,北港顏氏花燈藝閣由顏三泰的父親顏崑茂創立,歷經一甲子,二○一八年由文化部登錄為文化資產技術及藝閣保存技術者。
另有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白鶴獅陣〉,為雲林知名武館「北港老塗獅」傳承的傳統藝術。獅陣是由一個獅鬼仔,帶著一對白鶴,嬉鬧三隻獅子,二○一九年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
文觀局指出,「北港老塗獅」是由黃清塗創辦,黃清塗畢生鑽研中醫及武術,其徒弟陳政行就是知名的「北港六尺四」。老塗師與兒子黃厚銘六十多年來,熱心參與北港迎媽祖民俗活動,並辦理武術及〈白鶴獅陣〉培訓、培養年輕人接手獅頭工藝製作,對於傳統文化發揚不遺餘力;「雲傳藝饗」工藝展期至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