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年 永興樂皮影戲團薪傳5代

王淑芬 |2022.09.05
1311觀看次
字級
永興樂皮影戲團,是彌陀僅存的戲班。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皮影戲全盛時,在南台灣有上百家戲團,走過百年歲月,永興樂皮影戲團是彌陀區碩果僅存的一家,第五代傳人張信鴻有心傳承,但有限的演出機會,仍要靠務農開曳引機支撐戲團,才能延續家族皮影戲的香火。

史料記載,三百多年前,皮影演師阿萬師隨著鄭成功的軍隊到台灣並定居彌陀區,是奠定彌陀區有「皮影戲窟」之稱的由來。隨著產業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電視逐漸取代在廟口看戲的人口,經過百年歲月,彌陀區二十幾家皮影戲團已因藝師的凋零而快速沒落,永興樂是僅剩的一團。

永興樂第五代傳人、團長張信鴻只有三十四歲,接掌戲團約八年,因為戲團人手不足,仍不時要靠第四代傳人,即他的伯父張新國(永興樂藝術總監)協助湊足人手,才能讓戲團在神明聖誕或廟會酬神順利演出。

一八九六年創始

頂鹽埕皮影戲團

戲團第一代張利於一八九六年創始「頂鹽埕皮影戲團」,再交棒給張晚並更名為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歲與張做是第三代,並於一九七八年立案皮影戲團,張新國與張英嬌為第四代。

永興樂走過一百二十六年歲月,戲團曾經有接不完的訂單,也風光的受邀出國表演,如今是彌陀僅存的一團;但是談到經營及傳承,張新國及張信鴻有道不盡的辛酸。

張新國說,要讓戲團薪火不滅,除了要有接班傳人,還要有與時俱進的劇碼。所以他一直在推陳出新,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表演中交織戲劇的共鳴,不僅要喚回昔日戲棚下追劇的觀眾,也圈進不少年輕粉絲,一起來領略皮影戲的趣味。

已經七十四歲,張新國仍是戲團的「主演」,常一人分飾三個角色,所以他要有音域分明的聲調,不僅能聲似少女般的嬌嗔、也要有老婦的粗嗓、有時還要有暴君霸道的聲線。所以即使沒有演出,張新國也常埋首工作坊裡發想編劇、練聲線,有時還要自製「細絃仔」,用林投木雕刻細絃仔的聲筒,以做為皮影戲演出的襯底及背景和絃音樂。

而張信鴻則是洽接戲團演出的團長,也是負責雕刻皮偶的匠師,閒來一根木棒,一支雕刻刀,只見他一槌槌的敲擊、打洞,讓皮偶有頭、身及下肢三部分,經縫合裝桿才能讓戲偶分解出坐、臥或起身行走等姿勢的變化,讓故事的演繹更生動、活潑。

列為無形資產

到校扎根推廣

雖然經營戲團很辛苦,不過談到受邀站上國際舞台,一幕幕風光榮耀的畫面,尤其,張新國還獲得第二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高雄文藝獎等殊榮,談到風光的故事,張新國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也似乎一切辛苦值得了。

走過百年歲月,由於是傳統表演藝術,高市府文化局已列為無形資產;永興樂有心傳承這項表演藝術,繼續在地方重要節慶演出,他們的熱情受到關注,彌陀國小等還多次邀戲團到學校表演並分享偶戲的操演。藝師們努力的在做扎根推廣,希望曾是彌陀藝術特色的皮影戲能薪火不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