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的外觀。圖/陳金鳳
石頭廟外觀十分奇特。圖/陳金鳳
文/陳金鳳
高雄田寮區有座造型獨特的「石頭廟」,廟齡20多年,但建造的原因和過程,有著一段情牽台泰人民友誼的故事。
座落在田寮鄉新興村的慈玄聖天宮,原本只是一間不起眼的「破草厝仔廟」,1994年附近進行南二高工程,因為包商倒閉,造成500多名泰國移工們一時間沒有依靠,既回不了國,也無處安身、覓食,只好在此流浪,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安寧造成諸多困擾。
其中有一名旅居泰國、會華語的大陸籍移工,和兩名移工向住持釋天樺求助,住持悲心應允,再一深入了解,才知道人數竟多達500名,考慮到廟小無法供應這麼多人素食,一度請警方協助,事情曝光後,各界愛心捐贈湧現,讓住持有能力繼續供應泰勞餐食。
由於住持不會泰語,又記不住這麼多人的名字,便將眾人編號──從1、2、3到500多號,用數字來稱呼他們。
在等待回國的日子裡,泰勞們每天在廟裡禮佛誦經,感念住持的濟助,想起住持說過很想蓋一座「像普陀山一樣的廟」,便發願助其完成心願,四處找尋合適的石頭,一包包扛回廟前,分批攪拌水泥,運用學會的建築技能,把石頭一個個「黏」成一座造型奇特的廟,讓住持好感動。
在各界協助下,泰勞終於能回國了,臨行前,住持對他們說:以後如果有台灣人在泰國一時回不了台灣,希望你們也能幫助他們……泰勞們紛紛點頭落淚。這段中泰情誼,如今藏在了石頭廟的一磚一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