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窗受傷痊癒之鳳頭蒼鷹。圖/台灣猛禽研究會
文/戶外風格誌
「咚」的一聲,身處在大樓內的我們,偶爾聽到的一聲沒來由的聲響,總是不以為意。然而,在那個聲響的背後,卻是一隻鳥兒的殞落。
窗殺鼠板 挑戰眾多
「窗殺」議題急需大眾的注目,但除了窗殺,鳥兒面臨的挑戰還很多,獸醫師王齡敏舉一個很常見的案例:「我們今年收到兩隻領角鴞,因為想要捕捉黏鼠板上的獵物,而被黏鼠板黏住,這甚至已經是牠們第二次被黏住了!」因為人類的無心之過而受傷、死亡,王齡敏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黏鼠板不要放在戶外就好了,因為這種無差別獵具不會如名稱一樣只黏老鼠。」
無論鳥兒因什麼原因受傷或是死亡,身為人類的我們,如果可以即時伸出援手,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好。
即時援手 野鳥救傷
若我們意外撞見受傷的鳥兒,他從兩個情況提出建議,與大家分享可以怎麼幫助鳥類──若鳥類活著:聯絡當地救傷單位 (查詢你的所在地傷鳥救傷單位),盡速交給救傷單位處理。受傷的鳥兒建議不要餵食避免嗆傷或餵錯食物,用戳洞的紙箱裝盛傷鳥送交即可。
若鳥類死亡:如果屍體狀態還可以,沒有明顯腐爛、生蛆,則可以聯繫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他們目前仍提供免費冷凍宅配服務。如果你人在北部,也可親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或是冷凍宅配也行。這些鳥類遺體後續將用作科學研究用途,例如標本或疾病研究等。本文摘錄自《戶外風格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