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極端氣候造成歐洲及中國大陸都傳出旱災,不僅影響發電,也影響水運,德國萊茵河水位急速下降;大陸的長江流域出現罕見「汛期反枯」導致河運接駁船因缺水被迫斷航、水運受阻、運輸成本將增加,影響全球貨櫃輪運價連十跌而且幅度擴大。
上海航交所19日公布最新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較上周續跌132.84點至3429.83點,跌幅達3.73%,四大主力航線全部走跌,其中美西線連兩周走跌,本周再跌371點,跌幅加大達6.03%。
四大航線中,美東線跌幅較其他三大航線小,每FEU(40呎櫃)跌破9千美元,來到8992美元,續跌114美元,跌幅為1.25%;美西線因之前擔心罷工,貨量就轉往其他市場,再加上旺季不旺,最近貨量急降後,成為主要航線跌勢最大的重災區,下跌371美元至5782美元。
歐洲線上周跌破5千美元關卡,每TEU運價(20呎櫃)來到4788美元,續跌183美元,跌幅擴大為3.6%;地中海航線每TEU運價來到5483美元,跌幅為2.6%。
萊茵河見底 斷航令待發
物流業者分析,目前運價在高檔修正,當運價回測到一個程度,市場會有自動調控機制,船公司都虧怕了,目前全球大型的航商已開始縮艙,以現在的運價,就算美西線40呎櫃平均運價跌破3500~3000美元,大型貨櫃輪還是大賺,在船舶大型化的市場,不具成本競爭力的小船將退出美西市場。
其次,德國萊茵河和中國大陸長江流域水位急降,河運接駁船因缺水被迫斷航、水運受阻,陸運無法完全取代船運,導致運輸成本增加。有「歐洲動脈」之稱的萊茵河水位瀕歷史低點,低水位造成船艙被迫減量,拉高貨載成本。
由於水位是船舶航行的重要指標,一旦低於40公分,船舶為避免擱淺,不得不空艙降載,除墊高船商運輸成本,更影響船隊調度,運程延誤。
歐洲正因為俄烏戰爭、俄羅斯縮減天然氣供應,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歐洲的天然氣與煤礦期貨價格也都飆高,各企業被迫擴大以石油和煤礦取代天然氣,萊茵河正是承擔運送這些能源產品的重責大任。
四川工業限電 汽車產線停擺
在亞洲,缺水除了阻礙船運,中國大陸四川省高達八成電力仰賴水力發電,四川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位居全大陸第六位,不僅是電力大省還是電力外送大省,長期向重慶、湖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輸送電力,如今因為缺水面臨缺電危機。
四川省14日宣布,15日起,全省19個市(州)擴大工業企業「讓電於民」的實施範圍,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實施生產全停,持續時間至20日24時。
限電波及上海工業用電。上海市經信委發給四川省經信廳的文件稱,上汽集團和特斯拉近日反映,受四川省部分街鎮限電影響,重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無法足量生產,將導致上汽乘用車、特斯拉等主機廠出現零部件短缺、影響整車下線,主要涉及成都銀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16家零部件企業。
路透16日報導,豐田汽車四川成都廠已因限電暫停生產,預計停產至8月20日。重慶本地車廠長安汽車和賽力斯目前也處於停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