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年 馬太鞍溼地木棧道修繕完成

 |2022.08.19
3500觀看次
字級
木棧道全程以手工方式拆卸修繕,減少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擾動。圖/水保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花蓮的觀光聖地光復馬太鞍溼地景色秀麗、生態豐富,素有「馬錫山下的珍珠」美譽,貫穿園區的木棧道卻因年久失修,阻礙遊客接觸自然的距離。歷經長達3年的在地溝通、規畫設計及分期修繕營造,終於重現馬太鞍祕境風景,帶領遊客更安全地親近溼地,還能深度體驗阿美族部落「家屋」的傳統建築文化風情。

農委會水保局表示,安全友善的木棧道與休憩點,提高馬太鞍生態溼地的可親性,農委會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肯定。

光復鄉大全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朱進郎表示,馬太鞍溼地總面積約12公頃,是當地阿美族馬太鞍部落世代漁耕之地,在族人長年細心維護下,保有近百種的水生植物及動物生態資源,每年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遊憩探索。

馬太鞍生態池。圖/取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協助,修繕多處破損的人行木棧道設施,讓遊客漫步園區時不必再擔心腳下危險,可以更盡情眺望馬錫山風景,或近距離觀察溼地內動植物的蓬勃生機,重新規畫後的遊園動線更順暢舒適,也為社區體驗旅遊產業發展帶來新產值。

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長林宏鳴表示,馬太鞍溼地為國家級溼地,長達621公尺、平穩好走且全齡友善的園區木棧道,是由工程團隊全程人工拆除搬運,並於狹小腹地空間中重新修繕組裝而成。

長年日晒雨淋的靜心亭,則參考當地阿美族傳統文化中的家屋(loma’)格局進行設計,重現其中母屋間(no inaan)及寶庫(loflof)的兩大核心空間,不僅提供走訪溼地的旅客乘涼歇腳空間,也透過優美的線條輪廓中展現阿美族傳統建築文化之美。



圖/取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