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原是一個令人心情舒爽的季節,然而在迎向四月的當下,父親大人德惠先生沒有留下任何話語與表示病痛,靜悄悄的跟著菩薩的腳步往極樂世界去了,留下錯愕的子女強忍著悲痛,將心中的大樹送往菩薩的懷裡,多少人告知這是父大人種了許多的福田,累積多少福報,才會了無牽掛前往西方淨土,身為子女應該歡喜接受,不要悲傷。
父親本家適「謝」,出生於台南麻豆鄉下,因生活困頓送與七股鄉中寮村陳家為養子,改適「陳」,父親成長於鹽工家庭,從小家裡大小粗活均需幫忙,在有限的時間中,總能保持全校第一名。小學畢業為擔負起家中責任,毅然放棄學業,到諸羅城投靠親戚,從事三輪車伕工作,生活才慢慢安頓下來。
與母親結婚後,茹苦含辛扶養6名子女長大成人。後來因為時代變遷,經人介紹,父親忍受相思之苦,獨自前往遙遠的鶯歌鎮從事磚窯廠工作。記得離家前一晚,父親將6名子女叫至房間裡談天話別,似懂非懂的我,第一次看父親流下了不捨的眼淚,懵懂的我根本不識愁滋味;直至自己當上父親,想起這段陳年往事,心中不禁醞釀著一種酸酸的感覺。
父親是公認的好好先生,多才多藝,棋藝精湛打敗對手不計其數,曾鼓勵父親參加檢定,但父親總是謙虛的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強中自有強中手」。
為了充實退休生活,父親參加嘉義市長青學苑舉辦書法班,師承名書法家盧銘琪老師,時經八年從未缺席,在家閒暇時除含飴弄孫外,總是看到父親在書桌前,專注地練習,也因為這樣的執著,父親的作品屢次獲得老師盧銘琪推薦參加日本「社團法人大日本書藝院」書法比賽,年年得獎,共獲得八面獎牌及四幀獎狀,得獎作品亦曾在嘉義市文化中心展出,我們也很高興看到父親對書法的摯愛,而榮獲無數的肯定與榮耀。
父親生前總讚賞諸羅之美,因為他的心早已認定諸羅是他化歸塵土的故鄉,身為兒子的我總是為了忙碌的生活,無法用心去體會。今天剛好經過父親回家必經過、偌大筆直的世賢路,亮麗的「黃金風鈴」高高掛在樹上,悄悄地將諸羅城的天空染成一片金黃色,感覺是那樣的靜謐,中心突然有了很深的感觸。在寂靜柔和的夕陽中,「黃金風鈴」默默地、不吝嗇的綻放其美麗,讓世人觀賞,留下燦爛的生命軌跡,讓我想起父親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嗎?
此時的我雖然還有點迷惑,但心中卻感恩菩薩的導引,相信來年「黃金風鈴」再度花開時節,必加深我們對父親的遙想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