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可免戴口罩。圖 / 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新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宣布,即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不必戴口罩等,但此新制卻讓民眾難以拿捏。專家建議指揮官「大膽一點」加快放寬並將防疫規定「正面表列」。
王必勝前日說,未來的防疫將朝穩健開放、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為目標。今天做出上任後第一個鬆綁政策,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戶外散步也可以不用戴口罩,八月會繼續放寬。
不過,民眾關心休閒活動如散步、逛街,若旁邊無人是否也可以不用戴口罩?王必勝表示,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如果當做運動可以不用戴等。
新指揮官有放寬口罩的新制度,但是民眾似乎不太領情,民眾於PTT討論口罩新規定,有人認為「出門趕公車或搭捷運,用雙腿急行,算運動嗎?」、「散步和出門在路上走有什麼不一樣?」、「改得模稜兩可」等。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不戴口罩重點應在「空曠處」及「不接觸特定人士」,如果是同住家人一起到公園椅子上聊天,或是夫妻卿卿我我,只是從家裡的場景換到公園,根本不需要戴口罩。
施文儀認為,雖然今年下半年有BA.4、BA.5、BA.2.75或其他變異株來勢洶洶,的確要密切觀察,但Omicron再怎麼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病毒特性不會有太大改變,致死率、傳播性、免疫逃脫性,不會有太大改變。
施文儀認為,防疫手段再嚴格都會有漏洞,台灣現在要加快腳步恢復正常生活 ; 國人第三劑接種率超過七成,兩劑八成五以上,加上已有四百多萬人確診,還有染疫黑數等多道「金鐘罩」保護,國人在餐廳內用、脫口罩拍照、到戶外空曠處等,感染風險已降低,他建議指揮官「可以大膽一點,滾動式調整要再滾快一點」。
施文儀認為,民眾防疫意識高,指揮中心在訂定防疫措施,可以採「正面表列」,清楚列出限制的行為或空間,讓民眾一目瞭然,才會更便民,否則太多零零總總的規定,民眾很難知道有無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