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消化吸收過程

文/李曼穎 |2022.07.13
2188觀看次
字級
圖為物質進出細胞膜示意圖。大分子養分不能通過,小分子如O2,CO2可直接通過,葡萄糖等小分子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質協助才得以通過。圖/白佩穎

文/李曼穎

負責消化食物、吸收養分的是「消化系統」,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道)與消化腺。消化管提供場所,消化腺負責分泌消化酵素,執行分解的工作。



消化作用 分為兩種

我們先談消化作用,消化作用指的是:將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能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之過程。

雖然雞蛋看得見,但其中的成分「蛋白質」,就很難看清楚了,就像是你可以說你看見一滴水,但你是無法看見「水分子」的。有這麼小的東西嗎?對,因為這些物質必須夠小,才能通過細胞膜。所以,蛋白質這樣的大分子必須分解為小分子胺基酸,其他如各種醣類、脂質等,也都需要被分解成小分子養分,才得以通過細胞膜,被吸收和運送。

你可能會疑惑:雞蛋送入口中後咀嚼再久,蛋白質不都還是蛋白質嗎?要如何被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呢?這時光靠牙齒咀嚼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助手:酵素。



小腸大腸 各司其職

消化之後,下一步就是「吸收」,在消化管中花了很多時間將大分子食物分解成的小分子,在小腸中,這些小分子以「擴散作用」的方式通過絨毛膜細胞,進入絨毛內的微血管,溶解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送到全身各處供細胞利用。人體小腸長度約為身高的4倍長,算得上是人體吸收,可產生能量養分的唯一器官了。食物一旦結束了消化吸收的旅程,接下來大約就剩下不能消化吸收的殘渣,大部分是植物纖維素和水分,這些殘渣進入大腸後形成糞便,大腸並無消化腺,所以到了大腸後就沒有消化作用,主要回收部分食物殘渣中的水分,食物殘渣最後由肛門排出。好了,這裡一定要特別注意喔!食物殘渣由肛門排出,不能稱為排泄,僅可稱為「排遺」或「排便」。當然了,肛門也就不是排泄器官,而是消化器官。這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概念,別搞錯了。

小麥田

內容及圖照節錄自《生物課好好玩3:輕鬆攻略108課綱的10堂生物素養課!80個必修關鍵字×最強的生物觀念課表》,小麥田出版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