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面臨消費品價格持續高漲,部分國家開始憂慮糧食問題,是否會引起社會動盪。對糧食供給敏感的非洲,已經發生幾起動亂,例如布吉納法索,二月份因為糧食短缺,饑餓的人民放火焚燒政府大樓,並搶劫商店,還向前來安撫的政府官員投擲石塊。而面對這波漲潮,世界各國正採取「限價」和「糧食配給」等強制手段,以保障人民渡過糧食危機。
中國 限價是權宜之計
因應高通膨,中國政府公布臨時價格干預辦法,糧食製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製品、乳品、雞蛋、液化石油氣等,均實行限價銷售。而為避免扭曲供需關係,政府官員表示,若物價上漲得到緩解,會立即取消限價令。
南韓 褲子襯衣待遇不同
南韓李明博政府於三月底,發布一份包含五十二件消費品的「價格控制」清單,希望在韓元貶值和能源價格飆漲的情況下,能緩解一般民眾生活成本的壓力。而面對琳瑯滿目的清單,使南韓人民對於消費物品的取捨,產生有趣的變化,例如,南韓人就寧可丟掉褲子,也不會搞丟襯衣。
俄國 凍結六種食物價格
俄羅斯應對物價上漲,則採取「價格干預」等組合方案。例如,俄聯邦政府與國內三十家大型食品生產商及經銷商,簽訂了食品價格凍結協議,將小麥麵包、黑麥麵包、牛奶、酸奶、雞蛋和葵花子油等六種食品的價格,凍結在二○○七十月十五日的水平。 另外,根據俄羅斯電視台的報導,農業部還建議,將其他重要的民生食品零售加價幅度,控制在百分之十到十二之間。對於採取價格限制,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聯邦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部長說,強制手段是臨時使用,政府會「見好就收」。
泰國 提供廉價便當
為抑制民生物價,泰國政府首先拿豬肉開刀,自三月起,泰國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被限定在每公斤九十八泰銖。另外,政府還將酒、酸奶、車用電池等四項商品,列入管制商品名單。這些商品每一次漲價,都必須提報商業部批准。除了限價,泰國政府還推出一項「藍旗食品供應計畫」,為百姓提供攜帶和食用都十分方便的便當,價格比一般商店便宜許多。
此外,在比利時,牛奶、麵包、麵粉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最近都設定最高限制;在埃及,政府二十年來首次擴大食品配給體系;巴基斯坦則重新推出廢棄多年的糧食配給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