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雍,字仲弓,魯國人,孔子嘉許他:「雍也,可使南面。」
南面,是坐北朝南,人君聽治的位置。他器量寬弘,厚重簡默,正具備君臨天下的風儀。所以當他問仁時,孔子告訴他:「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門如見大賓,必然莊肅而不敢放肆;使民如承大祭,必然誠敬而不敢分心,這叫做「敬以持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恕以及物」。孔子雖然答的是問仁,也通於政理。所以朱熹發揮這段的意思說:「主敬行恕,坤道也。」坤道就是地道,地以厚德載物,就像人君以好政治安民,孔子期盼之切,從答話裡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孔子的肯定是有根有據的,我們從他自己的話中可以看出倪端。他說:「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治道貴在簡約,但須居心誠敬,才有一段精神貫攝其間,若居心疏略,心中沒個定主,推行出去又簡單沒有法度,那就不免苟且粗率了。
有人評論他「仁而不佞」,佞是好口才,而孔子認為佞只是以利口服人,徒然使人厭惡而已;至於仁嘛,孔子沒有肯定地許給他,但是,看來在當時,他恐怕早已有仁的聲名了。
《孔子家語》中記載子貢的話說:仲弓雖在貧窮之中,生活儀態,也能像做客時那般矜莊不苟;縱使手下有辦事的臣子,他不覺得自己高高在上,總是用一種借用的心情委任他們做事。另外,他「不遷怒」、「不深怨」不念舊惡,這樣的修養造詣,怪不得孔子說他「可使南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