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卷】如理之前 先同理心

 |2008.04.02
1112觀看次
字級

編按:福報禪師專欄「人生問卷」,由於廣受讀者歡迎,即日起移至九版並於每周三刊出,歡迎各界人士來函,福報禪師將為您服務。

時下有些青少年或年輕人吹起一股「中性風」,男生掛起耳環、女生則把頭髮理得跟男生沒兩樣,有些人看了覺得很酷,但不可否認的,也有人深覺怪怪的。請問:若以一個佛教徒來看這些行為,究竟如理不如理?

《大乘起信論》有「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無有迷。」之說,意思是說,迷路的人之所以感覺到迷路了,是因為有個既定的方向或目標,當所走的路不符合、或找不到這個方向或目標時,就是迷路了;若是打破方向的概念,沒有所謂東南西北的桎梏,就沒有相對的迷不迷路了。

人的樣貌也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規範,男眾該是什麼樣子?女眾該是什麼樣子?金髮碧眼的歐美女子,到了非洲部落應該無法與豐腴穿黝黑的土著女子相比吧!剃髮留辮的清朝男子走到現代,再風度翩翩都是怪人一個吧!尤其講究自我意識的現代,更是無法用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人量身定做。

佛教對人我的理想,在終極意義上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著相」,當我相都放下時,眾生相也不那麼重要了。不過佛法又講業力是自作自受,合乎常規、大方舒服的裝扮,展現的是與大眾融合的態度,外在給人的觀感,就是與人共事時自然容易產生被信任感,乃至上司在拔擢人才時,也會優先考慮不作怪的人。

相對的,一昧追求自我的特立獨行,固然偶爾能提高「能見度」,但大部分時候叫人不敢輕易靠近,所謂「誠於衷而形於外」,形象上不夠大眾化,意味著內心有某種程度的反社會性格,因而可能使自己平白錯失許多好機會。若以這個角度來看,佛教徒要觀照的不是其人如理不如理,反而應該用悲憫的心給予同情的理解;如果因緣具足,甚至慢慢輔導使之回歸常態。

至於年輕人為了「青春不要留白」的理由,一時好玩而率性的打扮,倒也不必太大驚小怪,「人不輕狂枉少年」嘛!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自然會具足社會性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