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專家解釋說,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電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由於外界作用如摩擦或者各種能量如熱能、化學能等的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從而使物體帶電。
所以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只要接觸後分離,就能產生靜電,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不僅人體能產生靜電,就連流動的空氣也能產生靜電。
而人身上的靜電沒能夠及時放電,就會導致靜電積累越來越多。有試驗表明,如果衣服和鞋子不容易放電,人身上的靜電可以高達五萬伏以上。在空氣乾燥的季節,當你開門感覺電擊時,身上的靜電電壓已超過二千伏。當你看到放電火花時你身上的靜電已高達五千伏。當你聽到放電聲音時,你身上的靜電已高達八千伏。
雖然一般人身上最高可能帶有五萬至六萬伏的靜電,但通常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而且靜電放電的過程很快,幾乎是幾十個納秒或者幾百個納秒的時間就完成了放電(一個納秒是十億分之一秒),持續的時間很短。不像我們平時如果接觸到二百二十伏的電壓,至少也持續了幾十毫秒或者零點幾秒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靜電放電時形成的電流雖然很大,但也不會像接觸二百二十伏的電壓一樣觸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