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堪為友】見聞者開心喜樹

文/德禪 |2022.06.12
11791觀看次
字級
喜樹淡紅色的嫩葉。圖/德禪
枝上滿滿小圓球花序。圖/德禪
喜樹的聚合果開始發育。圖/德禪
喜樹的莖幹直立,具縱向紋。圖/德禪
長橢圓形樹葉,互生。圖/德禪
幼果。圖/德禪
喜樹的聚合果漸漸轉黃色。圖/德禪
圖/德禪
喜樹小花聚生呈球形頭狀花序。圖/德禪
全樹結滿果實。圖/德禪
果實離開母株。圖/德禪
喜樹的植株,在原生地可以長很高。圖/德禪
小花引蜂。圖/德禪

文/德禪

一看到名字保證您會歡喜的植物!它就是喜樹,又名開心樹(happy tree)。

喜樹(學名Camptotheca acuminata)為喜樹科喜樹屬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台灣於1948年引進,起初只零星栽種海拔較高山地;後來研發出栽培技術,偶見作為行道樹或園藝植栽。喜樹科(Nyssaceae)有3個屬:喜樹屬(Camptotheca)、珙桐屬(Davidia)、藍果樹屬(Nyssa)。喜樹屬(Camptotheca)的拉丁屬名,可能來自希臘文,意指「彎曲的鞘」(curved sheath),象徵著猶如小香蕉的果實聚生呈圓球形。

喜樹花果特徵

全株高可逾20公尺,莖幹通直,樹皮為灰色,具淺縱裂溝紋;圓柱形幼枝紫綠色,披灰色細柔毛;老枝則為淡褐色,無毛,具稀疏皮孔。生長快速,木材質地白而輕軟,可作為造紙原料或製作家具。其葉外觀為橢圓形單葉,互生,紙質,全緣呈波浪狀,葉基圓形或楔形,葉端漸尖,葉表亮綠,葉背較淡;葉柄短,下圓上扁。

夏日6至8月開雜性小花,雌雄同株;近球形頭狀花序,上部雌花序頂生,下部雄花序腋生。雄花常多個頭狀花序再形成圓錐花序。卵形花苞片3枚,杯形花萼5短齒裂,淡綠色花瓣5枚,雄蕊10枚,排成2列,花絲纖細,花藥4室。雌花的子房下位,心皮1枚,花柱短而無毛,柱頭常2至3歧。授粉後結線形翅果,常20枚至30枚聚生呈頭狀果序;幼果綠色,成熟時轉為黃褐色。個別翅果先端楔形,似香蕉而直,具窄翅。

清籍名之旱蓮

喜樹,原名旱蓮。清代吳其濬撰《植物名實圖考》(1848年刻)第三十五卷,附圖為喜樹者,名之為旱蓮,並說:「旱蓮生南昌西山,赭幹綠枝,葉如楮葉之無花杈者。秋結實,作齊頭;筩子百十,攢聚如捄,大如蓮實。」1873年,法國植物學者約瑟夫德凱納(Joseph Decaisne)在廬山發現喜樹,並為之訂定學名。1959年開始至2004年完成編修的《中國植物志》(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確定中文正式名稱為「喜樹」,收錄於第五十二卷第二分冊「藍果樹科」。

根據《中草藥大全》記載:「喜樹的根、果及樹皮、樹枝、葉,均入藥。」樹皮,全年均可剝取嫩枝樹皮,切碎晒乾,稱為「喜樹皮」;樹葉,採摘加食鹽搗爛,稱為「喜樹葉」;果實,秋季成熟而尚未脫落時採收,晒乾,稱為「喜樹果」。

台南有個濱海部落名也稱喜樹,這裡有老街,有小學,就是找不到喜樹的植株。據聞此地名得之於黃槿樹。此地早期生長許多黃槿樹,每逢喜事需要製作紅龜粿時,台灣移民便採摘黃槿葉作為墊子,黃槿因而被稱為粿葉樹或喜樹,並以「喜樹」為地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