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林麗珍的舞蹈歷程,從編舞開始,並在創作廣受肯定的情況下,才接觸學院的課程。這樣的經歷,除了罕見且令人驚歎,更證明了她的舞蹈是舞自天成、源自天性的。
沉澱生命,是需要時間的,多年的創作歷程,經過了初探、整合到沉潛與轉化,舞蹈已逐漸浮現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一九九五年,「無垢舞蹈劇場」創立,先後發表了「醮」與「花神祭」,都是廣獲國際藝術節肯定的經典之作。二○○二年,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文化電視台「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的八位編舞家中,亞洲僅有林麗珍獲選;二○○五年,獲頒台灣的「國家文藝獎」。
高一那年,從來沒有學過舞蹈的林麗珍,竟然毛遂自薦為基隆女中的學生編舞,天份展現一覽無遺。「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就告訴學生們,我受過名師的指導。」後來,所編排的舞蹈贏得了校內的大獎。「妳應該往舞蹈的專業發展」,面對家長們的連連肯定與建議,這位無師自通的「舞蹈精靈」當下決定要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舞蹈家。
「只要是我想做的,就一定會去做。」某一天,學生家長送給她「保羅泰勒舞團」的演出門票。帶著忐忑的心情前往朝聖觀賞,第一次,她發現舞者站在舞台上的風采,也發現了,劇場的可能性。
為了演出後的簽名,她錯過了回基隆的火車,為此,被母親罰跪了一整夜。跪在窗前,她抬望滿天的繁星,喜悅的情緒仍然充滿細胞,當晚,她開始夢想,「未來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團」。
二十歲,正式學舞的第三年,林麗珍就自組了練舞團體,並開始發表作品。「三人行‧月光」、「空缺‧葬花吟」、「白癡‧愚夫愚婦」,一年一部作品,大膽展現初探創作的熱情洋溢。一九七二年畢業,進入長安女中教書。
五年期間,她展現特殊的個人風格,連續贏得台灣區舞蹈比賽的五冠王,深受舞蹈界的矚目。其中一九七六年的「乘風破浪」,是為一千二百人所編的舞蹈,也是林麗珍最大的製作。
一九七八年的首次個人舞展「不要忘記你的雨傘」系列舞作,在國父紀念館演出,連觀眾席走道都坐滿了。演出後,她被譽為「台灣舞蹈界編舞奇才」。(邱麗文)
林麗珍的故事登於《新觀念雜誌》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