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院】閱讀與越讀—潁州的孩子

蘇蘭 |2008.03.23
1091觀看次
字級

由旅美中國女導演楊紫燁執導的39分鐘紀錄片《潁州的孩子》,獲得2007年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本片講述了安徽阜陽市潁州地區受愛滋病影響的家庭的真實生存狀態,對當地愛滋孤兒的生活做了精簡卻詳實的記錄。劇組花3年時間追蹤採訪,以父母雙亡的黃家三姐弟、高峻、任楠楠三組不同年齡層、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生命遭遇的孩子,作為跟蹤拍攝的實例。

拍《潁州的孩子》的目的—製片人周道說:「我們拍《潁州的孩子》只有一個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再歧視愛滋病人,並知道怎麼預防愛滋病。得不得奧斯卡獎,我們沒有想過,不要談太多奧斯卡。」

拍攝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困難—「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因為我們和他們有過身體接觸,吃過他們包的餃子,去他們家時,兩條腿被蚊子咬了無數的包,這些都讓我們很害怕。甚至拍完一年多後我還有些擔心。」攝影師曲戈激動地說:「我們是一邊流著淚一邊完成拍攝的。」

拍攝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我們跟蹤拍攝了一個叫高峻的孩子,他奶奶瘋了,家中7口人因為愛滋病死了5口,他自己也帶著愛滋病毒,我們見到他時,他從來不會正眼看一個人,從來不會笑也不會哭,沒有任何表情,你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高峻,父母因為愛滋病去世,大伯和叔叔不願意收養他,他被寄養在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愛滋家庭裡;觀看全片,最令人心酸的正是年僅5歲、只能同母雞、豬作朋友,孤獨地拎個收音機聽「人」說話的小小身影。尤其在他終於學會「哭」和「笑」的時候:收養高峻的丁開鋒夫婦都是愛滋病毒感染者,但還有工作能力(未發病),家裡有一對未感染愛滋病的兒女。高峻剛進這個家時,知道原生家庭的叔伯將棄養離開他,他第一次「哭」;僅三個月後,丁開鋒教他吃油菜花、抱著他接放學回家的女兒,鏡頭中的高峻第一次「笑」。這麼小的年紀,無奈漠然地承受命運擺弄,但,他還是會傷心的、他還是需要家庭溫暖的「正常」人!

片子最後:16歲、個性內向的楠楠、已和終於能接納她的叔叔嬸嬸住在一起了;愛唱歌的黃家三姐弟引吭高歌、相互打氣:「要努力、決不能讓別人瞧不起…」;而最小的高峻,2005年8月14日,病得厲害,丁開鋒已經不打算繼續收養他了,高峻茫然地等著大人們下一步如何擺佈他…後來呢?

2006年1月1日,高峻被寄養在阜陽市開發區陳莊的孫富銀老人的家中。

現在,63歲的孫富銀多了這一個「孫子」。她3個兒子和媳婦陸續去世,雖然沒有檢測,但發病症狀都是爛嘴爛身,非常類似愛滋病。除了高峻,今年初又來了攜帶愛滋病毒、被遺棄街頭的小米,也寄養在孫富銀家。兩個小男孩有伴,似乎遠離了影片中的灰色環境,問他:「媽媽到哪裡去了」?他答:「我有一個張媽媽、一個彭媽媽、還有一個死媽媽。」

但,誰料想得到今後漫長的成長歲月…?又還有多少不夠幸運的愛滋兒童根本沒有被看見的機會?以下我分別對成人與兒童觀眾,提出觀片引導。

成人「閱讀電影」設問:

一、文本閱讀與影像閱讀的差異何在?

二、劇情片和紀錄片的差別?

三、比較兩部紀錄片的異同…

四、對本片印象最深之處?(例:看見滿牆的獎狀;聽見超棒的配樂…)為什麼?

五、我想…

兒童「越讀電影」提問引導:

一、潁州地區得到愛滋病的人,得病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你看到大家如何幫助得到愛滋病的孩子?試舉一例。

三、影片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或一個畫面是?為什麼?

四、每年12月1日是「國際愛滋病日」,它發生的地點及傳染的方式是?

五、看完這部影片後,說說你的感想……

觀影後,念儀認識了愛滋病的可怕、慧美決定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念慈學習到怎麼去幫助別人、靜甯則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佩瑜體驗到得病的人一樣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世強希望他們堅強、不要放棄自己,大家都說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今天能夠健康幸福在這裡,最要謝謝爸爸和媽媽,就像羅玟說的:「有父母愛、真幸運!」

蔚平老師寫道:「紀錄片《潁州的孩子》真是讓我太感動與難過了;難過的是中國大陸的一些地方窮到賣血掙錢,無知共用針頭並感染愛滋,青壯年皆得病並相繼過世,留下年幼的小孩還被視為無可救藥…;感動的是自己很幸福,身旁確有那麼多不幸的人,等待我們去幫助…。」

此片引導觀眾思考較少接觸之議題,透過寫實的影像紀錄引發共鳴,更能不說教、不枯燥、深刻真誠地打進我們的內心!



今晚21:00~22:0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調頻網同步播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