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小姐
文/花小姐
一八五九年,喬治‧秀拉出生在法國巴黎,他的家境非常富裕,爸爸是一位法律官員,所以他從小就可以接受專業的藝術教育。在求學時期,他嘗試過各種畫法,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創作特色,而不是追隨某一個學派。
很幸運的,秀拉偶然間接觸到光學,了解人類的眼睛會對色彩產生「補色」的現象。此後,他開始認真投入光學與色彩學的研究,並且計算色點的分布和排列的方式。他發現,不把顏色直接調和,而是用點的方式排列、重疊,這些單色的圓點會在人的視網膜上進行調和,產生有趣的視覺效果。這樣的畫風,成為他獨具一格的特色,而被人稱為「點描派」。
喜歡描繪自然景物的秀拉,會非常仔細的去分析畫面裡的每一個角落,然後再運用數學及科學的方式,去思考他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不管是從顏色、空間安排、線條,乃至於光影等,都是在他嚴密的考量後,才會下筆。看似很簡單的創作方式,其實非常考驗藝術家的耐心。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是秀拉最著名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光是草稿和顏色試稿就達四百多張,目的是希望可以讓顏色更加精準。這幅作品花了秀拉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將畫布上布滿了點;然後他又再花一年的時間收尾,才完成這幅作品。畫面上總共有四十個人物,每個人物秀拉都仔細計算過,才把人物放在最理想的位置上。仔細欣賞畫作,我們就能發現畫面有著一股平靜的和諧,讓人感到寧靜的美。
世人們常說秀拉一直追求著科學中的藝術,感性的他,想要呈現出對自然的熱愛;理性的他,覺得科學是可以詮釋藝術的。看似矛盾的說法,秀拉並不多加解釋,而是用作品來回答。秀拉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他的作品不像畢卡索那樣的強烈,不像梵谷那樣的堅定,不像莫內的那樣的柔和,他用最精準的「點」來呈現自己的作品──那細膩卻平穩的世界。現在,我們好好來欣賞秀拉的畫作吧!相信您一定能感受到他「精心安排」的平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