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網友心願前20名 將請專家研擬成政策 拼成台灣圖形 送藍綠陣營
【本報台北訊】「希望地圖」網站開站三周以來,在激烈的選戰中,匯聚八千多個希望光點,幾乎都是民生議題。為了讓希望不成為「空白支票」,未來在新總統就職時,網站會把前二十名的願望化為參考政策送給總統,並要求承諾能完成的事,由網友們共同監督進度。
目前希望地圖共匯聚了八千八百二十八個希望,經整理出「希望排行榜」,名列前五名的心願分別是:「將不孕症夫妻的自費醫療支出,納入健保或育兒補助」、「希望馬路是平的」、「住在台灣的人都是台灣人」、「落實同志人權保障」、「提升國人心理健康品質」等。另外,「將牛乳產業列為國防農業」、「便捷安全的自行車道」等,也都獲得不少支持。到四月十一日前,希望地圖都會繼續累積參加者的希望。
「希望地圖」網站發起人郝明義表示,希望地圖網站成了公民的「許願練習機」,讓一些很少公開發言的靜默選民,可以表達心底的聲音。網站每十天檢索一次,發現參加者關心的幾乎都是民生議題,與選戰圍繞的政治紛擾與激情狂熱等都無關。
郝明義昨天下午將各地希望張貼板拼成台灣形狀,以及願望的清單,送給藍綠陣營。郝明義說,選前倒數時刻不會要求候選人回應,但是選後不管誰當選,都會將至少前二十名的願望找學者專家討論轉化為可行的政策。
同時,將這些新政策送交給新總統,由他勾選認為可以做到的,在接下來任期的四年內,網站的參加者都可以監督政策的進度。
「我們的希望地圖」活動,目前已有一百五十個網站及部落格加入串聯。此外,為了方便不上網的網友也提出自己的希望,有十三個縣市共六十一個地點設置希望張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