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佛教徒入世領航 轉靜為動

 |2008.03.19
885觀看次
字級

緬甸爭取民主 泰國反貪腐 斯國僧侶進入國會問政 總信仰人數上升

【本報綜合報導】佛教徒通常被視為溫和、沉默的一群,然而為了對抗腐敗政權,譴責物質化的西方價值觀入侵,以及力挽道德淪喪狂瀾,亞洲佛教徒不再沉默。為了信念,信徒及僧侶以主動但不暴力的方式參與社會援助,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美國新聞周刊報導了這股佛教徒漸變的趨勢。去年九月,緬甸近十萬佛教僧侶和民眾走上街頭,發動反對軍政府示威,規模為二十年來最大,穿著暗紅色僧衣的僧侶帶頭遊行,被媒體稱作「袈裟革命」。

泰國佛教徒占了人口九成以上,二○○六年控訴前總理塔信貪污,迫使他下台並流亡的政變中,一支佛教派系「善地阿索」扮演要角。泰國南部佛教徒長期和穆斯林互有衝突,佛教徒在政府幫助下,還組成類似自衛隊的組織。

在印度,以佛教徒為主幹的人民社會黨(BSP),去年贏得最大州烏塔普拉德什的議會選舉多數席次,黨魁瑪雅娃迪是在家修行佛教徒,被視為下任總理熱門人選。

斯里蘭卡自一九八三年內戰頻仍,立場激進的民族傳統黨(JHU)員支持辛哈族人攻擊塔米爾少數族裔,佛教僧侶進入國會問政,用更直接方式參與政治。

佛教發展了二千五百多年,全世界估計有三億五千萬名信徒,佛教訴求和平、向內觀而不向外求的基本核心思想,至今仍獲普世的共鳴。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仍未消失的印度社會,佛教的平等觀,更是被視為「賤民」(即低下階層者)的心靈寄託。去年在孟買舉行的一場皈依三寶儀式,聚集了五千名新信徒,一名二十二歲的鄉下人達斯說:「我再也不想被當成動物看待。」

二○○一年時,印度的佛教徒約只有八百萬,但現在專家估計有三千五百萬佛教徒。中國大陸有近一億的佛教人口,台灣的佛教徒自二○○一年的五百五十萬人,增加到二○○六年的八百萬人。這些不斷增加的數字,是佛教社會化不可忽視的實力表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