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各國都在競築世界最高的大樓作為城市地標,如吉隆坡的雙峰塔、台北的101,而新加坡卻以生長在自己土地上的大樹作為城市地標。
在新加坡植物園,就有十一棵被法定為國家級文化遺產樹,令新加坡引以為驕傲,而這座占地五十二公頃的植物園,坐落在市中心最繁華熱鬧的五星級飯店的五分鐘路程,園裡還有一座六公頃,被認為是地球上保留得最完整的原始熱帶雨林。
作為一個熱帶花園城市,這些本土雄偉的百年高大巨樹,即是自然的文化遺產,也是新加坡最亮眼的城市地標。這些大樹幫忙新加坡人對其生活的土地創造出永恒感與歸屬感。
當新加坡快速現代化,全島各地的百年大樹遭到砍伐的危險,這種考慮促使200年的文化遺產樹計畫的誕生,目的是要保護與教育人們認識成年大樹的重要性。群眾可以遴選全國各地的樹木,一旦入選為受保護的文化遺產樹木,都會特別得到照顧,如裝上避雷針、在樹底下豎立介紹樹木的告示板。
這些熱帶雨林樹木都與本土人民的生活密切的結合。在這十一棵樹中,我個人比較熟悉的,有兩棵是登布樹、一棵雨樹,另一棵是相思樹。登布樹是本地區最堅硬的木材,生態非常傳奇。前面十年,生長得非常慢,矮小而枝椏很多,像一般的開花樹,黃色的小花,在黃昏時特別芬芳。
您想不到它能活到兩百多年,也能長到二十五米高。樹幹是建造橋梁、房屋最好的木材,不要說經得起風吹雨打,海水也不容易腐蝕,連白蟻都不敢侵蝕。在東南亞一般家庭的廚房,必有一塊登布樹木砧板,用菜刀切割,傷痕過後很快縫合起來,木質不易磨損。而且據說,細菌也無法在木質上存活。
雨樹與登布樹相反,快速成長。在新加坡的街道、公路、高速道路兩旁,或地面停車場都普遍的種植,像一把一把巨大的綠傘張開,給熱帶帶來最需要的綠蔭,所以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路邊樹,英國人非常喜愛,所以從殖民的時期就大量種植。
同樣的,英國人在殖民時代開始,便喜歡在校園、醫院種植相思樹,也許鮮紅的心形種子,正是象徵老師與醫生所要奉獻的愛心,病人與學生需要的愛心。
(作者為元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