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上旬,我又去上杭。上杭在閩西,那裡是宋代先祖南遷的地方,南宋末年又遷到粵北鎮平(蕉嶺)。
去上杭的旅程十分艱辛,要經過香港、廣州、梅州、蕉嶺。說是千里迢迢,其實不止「千里」,是千公里──兩千華里。
我這些年去上杭好幾次。每次帶不同的親友去。三年前,和一群作家去,我和弟弟去黃坑宋代祖塋,作家們去西普陀。
一般人只知道廈門有個南普陀,並不知道閩西上杭有西普陀。三年前作家們知道有這麼一個佛家聖地,歡天喜地的搭另一輛車去。她們回來後除了說一路景致幽靜,也慶幸一件事。
原來翻譯名家黃玉燕在爬階上山後,皮包放在涼亭,下山後才覺察,嚮導再回去找,有民工已在那等候失主前來。導遊要答謝那民工,他也不肯拿。皮包裡除了有三千多元人民幣,還有其他外幣,更有護照、台胞證等。
同去的李昂、陳若曦、林少雯、陳祖彥、季季,一致認為:那民工義行可風。
我那一次沒一同前去,這回和親友,祭完祖先就去西普陀。由於不是假日,遊客不多,最可貴的是雖是冬天,太陽出奇的大,十分暖和,而且入山沒多久,就看到梅花盛開,是細瓣臘梅,香氣撲鼻,還一地細花瓣。枝頭花如雲一大片一大片。
而觀音大士的像與彌勒佛的像在前面,由於時間有限,我們沒到最山頂,只在山腰梅園附近欣賞,順便曬冬陽。
未到山頂我沒有遺憾,因為看到一片梅花,又來到佛門聖地,尤其想起大前年夏天,曾有樸質拾金不昧的民工在此,幫助過我的好友。我雖無緣見面,但那美行芬芳仍如梅香傳送著。
我計畫著:什麼時候,再兩千里長行,再到上杭住上一晚,找一整天的時間,帶野餐慢慢爬上山看一看西普陀之勝景,也重溫當地人溫暖的鄉情。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