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然而,他們卻都時運不濟、顛沛流離。
有一天,天空飄著小雪,三個人相約來到小酒亭喝酒。這時候,有十幾個唐玄宗的梨園伶官,登上酒樓舉行宴會。三個詩人看了,都趕快起身躲在小酒亭的角落,圍著火爐暗中觀看。
過了不久,又陸續來了四個衣著華麗、容貌艷麗、搖曳生姿的歌女。接著,就開始彈奏當時著名的樂曲。
於是,王昌齡就小聲的提議說:
「我們都各享有詩名,卻沒有分出高下。今天我們可以暗中觀看伶官吟唱的歌曲,誰的作品被唱得最多,誰就是最好的。」
忽然,有一個伶官打著拍子,唱著: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歌聲一停,王昌齡伸手在牆壁上畫了一畫,說:
「伶官唱了我作的一首絕句了。」
接著,又有一個伶官唱著:
開篋淚沾憶,見君前日書。
夜台何寂寞,猶是子雲居。
高適聽了,就伸手在牆壁上畫了一劃,說:
「伶官唱了我作的一首絕句了。」
接著,又有一個伶官唱著:
奉掃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聽了,又伸手在牆壁上畫了一畫,說:
「伶官唱了我作的兩首絕句了。」
現在,只有王之渙的作品還沒有人唱。而王之渙又自認為自己很早就成名了,於是,就對大家說:
「這些人都是潦倒不得意的樂官,他們唱的都是俚俗的歌詞,那是高雅的曲子?剛剛唱歌的三個俗人,怎麼敢接近呀?」
於是,王之渙就指著面貌和歌聲最好的一個伶官,說:
「如果待會兒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我就一輩子不再和兩位爭排名。但如果唱的是我的詩,你們就得拜在我的座位前面,尊奉我為老師。」
大家聽了都高興的笑了。一會兒,輪到頭梳著好看的雙鬟的伶官唱歌了: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渡玉門關。
王之渙聽了,就嘲笑兩個人說:
「鄉巴佬啊鄉巴佬,聽到沒啊?我剛才是亂講的嗎?」
三個人因此而大聲歡笑。伶官們聽到了他們的笑聲,卻不知道原因,就起身來拜望三個人,說:
「諸君為什麼這樣高聲大笑呢?」
於是,王昌齡就把原因告訴了伶官。伶官們聽了竟行禮說;
「我們眼拙看不出高人,乞請諸位屈就,參加我們的宴會好嗎?」
三個詩人都高興的同意了,大家在一起吟詩飲酒,快快樂樂的過了一天。
●選自《集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