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外子帶巧固球隊三十多年,每天早上七點前到校已是他的習慣,他常勉勵球員:「老師三十年來從不遲到,希望你們這兩年也都能準時喔!」說也奇怪,原本賴床的、有下床氣的,總得家長三催四催、甚至得由學校老師到家裡「逮」人的學生,進了球隊以後,這些毛病竟然都「不藥而癒」了,自動自發提早到校。
許多家長樂見孩子的改變,對外子的晨間訓練模式都抱著支持、肯定的態度。三十多年的耕耘,累積了無人可出其右的口碑與成果。
最近,教育部取消了早自習,讓高中生的到校時間延後到八點十分,目的是希望讓學生能睡得飽,但不知是否能收到成效。
就我自己的經驗,若明天得早起就會提早上床,若翌日無事,可能前一晚就會追劇追到天荒地老。學生作息規律,早睡早起,本就天經地義,為了讓他們睡飽,延後到校時間是官人們的美意,可是,如此一來,是不是就讓孩子們更可以肆無忌憚地掛在網上,家長反而失去了催促他們早點就寢的理由呢?
想到外子球隊裡那些晨起練球的學生,是什麼誘因讓他們迫不及待、等不及天亮就要進校園呢?外子說,其實孩子就只是覺得,比其他同學早到校讓他們感覺與眾不同,而此時空蕩蕩的操場就是他們盡情奔馳的樂園,更是非球員享受不到的樂趣呀!
原來,只要校園裡的人、事、物有吸引學生的地方,毋需強迫或規定,孩子們自然喜歡上學。無論是可親的師長或同學、有趣的課程或社團,哪怕只是校園裡某個可以獨處發呆的角落,都是讓孩子喜歡走進校園的誘因。
也許城鄉的校園作息略有差異,早到校或晚到校可做彈性調整,最重要的是,進了學校,孩子樂在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