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表示,「國家疫苗基金及促進國民免疫力計畫」草案已獲經建會初步審核,原則同意,但預算來源需要再微調,基金預計編列近91億7500萬元,至少5成由公務預算支出,自2009年起分5年逐年編列。
「國家疫苗基金」是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所推動、衛生署向行政院所提的計畫,依優先順序將小一新生的新一代百日咳三合一疫苗、五歲以下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新生兒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新生兒全面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老人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納入應接種常規疫苗種類。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因應疫苗種類、接種對象多元化,疫苗接種政策必須更宏觀,但公務預算不可能無止盡成長,有必要逐步成立「國家疫苗基金」,確保新式疫苗能逐步納入應接種常規疫苗,促進國民健康。基金來源依衛生署規畫,除公務預算之外,其餘希望由民間企業捐助、公益稅捐及政府基金在法規鬆綁後捐贈成立。
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表示,衛生署認為基金應全數由政府支出,去函經建會否決本案,因此27日發回衛生署修正。至於疾管局計畫中的民間資金來源為何,及委託那些協會執行那些議案,葉明峰表示,計劃書中都沒有提到。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李秉穎指出,兒童疫苗是花小錢、高收益的投資,光是肺炎鏈球菌每年就引起6萬多名幼兒住院、44萬人次門診,更造成20至30名幼兒死亡,耗用龐大的醫療及照護成本,如果接種疫苗,這些都可以透過疫苗來預防,減少家長的壓力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