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慶芳台北報導】台北市牯嶺街一年一度的社區市集昨天落幕,松林書局的老闆蔡秉和淌著汗正想坐下來休息,還沒坐熱就有人上門,他一會進去找書、一會回答門口的詢價,客人如果殺價殺得離譜了,會被他奚落幾句:「你以為我賣廢紙嗎?你太外行了!」這條街的客人,蔡秉和看多了,從他父親開舊書攤開始,他就幫忙打理,不僅對書的分類清楚,對客人的喜好也一目了然。
蔡秉和今年七十三歲,算起來是十三歲那年和書結了不解之緣,應該是很喜歡書囉?他自嘲說:「不喜歡也得喜歡,做書奴嘛!我那個時代小孩都聽大人的,就是埋頭苦幹。」他經常面對鏡頭被問:「伯伯,你工作得開心嗎?」這是另一句外行話了,他勉強回答:「不開心也得開心。」蔡秉和補充說:「最不開心的事是被人家當成收破爛,把書當廢紙論斤來買。」
書,在蔡秉和眼中無論新舊都是學問知識,他經手最多最有感覺的是戰爭歷史類的書,日文原文書,他自詡:「你問到我就等於找到了。」他進入書牆內再出來時,手上多了幾本缺頁發黃的書,客人開始和他討價還價,他隨興的,有時點頭,有時白客人一眼:「你以為這書好找啊!好找你就不會來找我了。」蔡秉和也喜歡和客人「開講」談書裡的人和事,口沫橫飛、比手畫腳,是牯嶺街上的一個活景點。
這幾年社區總體營造找回牯嶺街的特色,老地方加入新天地,劇場、小吃、書市、社團熱鬧開展,蔡秉和守著極具歷史特色的書攤,一屋子書滿是歲月的腳印,有他和家人、街坊鄰居的生命故事,雖然,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是書中自有心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