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可再生能源船「能源觀察者號」倡生態轉型

 |2022.03.19
851觀看次
字級
「能源觀察者號」提倡能源轉型意識,環球之旅已停靠70站。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聖淘沙升濤灣(Sentosa Cove)的碼頭平時有許多遊艇停靠,不過最近在眾多遊艇中出現了形狀較為特別的「訪客」,原來是全球首艘以再生能源及氫氣驅動的船隻「能源觀察者號」(Energy Observer)。

「能源觀察者號」2017年於法國聖馬洛(Saint-Malo)下水,不僅是全球首艘以再生能源和氫氣驅動的船隻,也擔任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法國宣傳大使,提倡能源及生態轉型的意識。

這艘能源自給、零碳排放的綠能船日前抵達新加坡,為其環球之旅停靠的第70個站。當地民眾可於19日、20日到升濤灣參觀「能源觀察者號」展覽,了解船隻運作方式及造訪過的地點等,還可從岸邊一窺船隻外觀。

「能源觀察者號」船身布滿一塊塊太陽能板,是船隻主要能源來源之一,另外還有風力、氫能。船上系統能經由海水電解產生氫作為動力,沒太陽、沒風的時候,氫氣就能接手發電,提供船動力及船上人員生活所需的電力。

這艘實驗船展現如何透過技術合作帶來能源轉型,提升全球各地的去碳化技術發展。

「能源觀察者號」受訪人員維維斯(Louis-NoelVivies)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至今已航行逾4萬8000海里,船上非常安靜、乾淨,有冷氣、也有暖氣,共有6個艙房,環境非常舒適。

不僅如此,船上附有洗衣機、洗碗機,還有一個小廚房。船上人員說,電力較充裕時,可以煮義大利麵,當電力沒那麼充足時,就吃些沙拉、蔬菜等輕食。

維維斯表示,在科技方面,這艘船很可靠,雖然有時太陽能板或系統會出現故障,「但都不是太大的問題」。航行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受到疫情限制,「我們不能去這邊、不能去那邊」,經常需要調整停靠地點。

對於造訪新加坡的主要原因,他說,星國是全球重要的船用燃料補給港口,數以千計的船隻來到這裡加油補給。新加坡航運業、相關基礎建設發達,像是個樞紐,從太平洋到歐洲會經過此地,許多航運業相關各方也都在這裡。

「能源觀察者號」從印尼龍目島出發,歷經17天、航行1577海里後,於3月10日抵達新加坡。停靠期間,船上人員有機會與當地商界、學界及非政府組織代表進行交流。

維維斯表示,「能源觀察者號」預計在新加坡停留一個月,之後可能會去泰國,規畫在東南亞停留3到4個月,接著前往南非,「很可惜我們不能去台灣、日本」,因為這些國家尚未對外國人完全開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