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探索》雜誌指出,「相對論」中二十個不為人知的事實。如一般人都認為「相對論」出自愛因斯坦,但其實不然,伽利略早在一六三九年便意外發現了這一現象。愛因斯坦則找出數學公式重新描述相對論,並用來解釋為何在光速中時間會變得遲緩。
愛因斯坦並沒有點名這項發現為「相對論」,這個詞甚至在他的原作中也從未出現。他討厭這個詞,他認為這一物理定律對所有觀測者皆相同,根本沒有什麼相對性。
相對論一開始沒有任何實驗證據,但到六○年代,當時天文學家發現一些極端的現象,像中子星和黑洞,人們開始發現相對論竟能解釋這些情況,而被用來探討宇宙現象。
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哈森赫爾在愛因斯坦之前,就推出了質能互換的方程式E=mc2。雖然他距成功僅一小步,但最後仍未能將該程式與相對論原理聯結。
愛因斯坦在一九○四年在完成這個突破性理論時寫道:「我需要妻子,她為我解開所有的數學問題。」但到了一九一四年,愛因斯坦卻要求妻子和他「斷絕所有關係」。
雖然愛因斯坦的理論很難理解,但人們仍可透過「親自實驗」生活中的相對論來驗證它。他說,「將你的手放在熱鍋,也許只有片刻,但你的感覺就像過了一小時般漫長。但假如你是與一位漂亮美眉共舞一小時,你恐怕會覺得時光飛逝,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就是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