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十三日以「菩提心──成佛的種子」為題,在圓福寺佛學講座中,說明佛陀在六道輪迴中,曾做過五通仙人、轉輪聖王、夜叉王、醫生,都是在行菩薩道,「我們不忘菩提心,終究可以成就佛道」。
心保和尚指出,菩提心全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或「無上心」、「道心」,也就是求「無上菩提」之心,居士應透過發心,去了解佛陀所說的真理,成就智慧與福德因緣。
「佛陀度眾,非常打拚。」心保和尚表示,佛陀成佛之後,為五比丘講四聖諦,因為佛陀的能量很強,很發心在度眾,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種子。《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觀世音菩薩為善財童子解說「大悲行,解脫門」,以大悲心、大悲行成就圓滿佛道。
他說,菩提心是一切諸佛之種子,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只要發心就有力量,佛陀在人天修行,沒有忘失菩提心,因此能夠在人間成佛。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即言:「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入門要道,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因此發心很重要。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心保和尚解釋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只出經文講的就是發大菩提心;眾生念佛也要跟阿彌陀佛online(連線),否則無法相應;諸佛菩薩的菩提心、慈悲心,是大家在以想像的,若能如此了知,則自心信樂應。
講座中,心保和尚也透過《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方便佛報恩經.發菩提心品第四》詳述發菩提心,所謂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其事非一,有些因為慈心、恚心、施心、慳心、歡喜、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怨憎和合而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