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歡喜之旅 這裡入境

文/如常法師 |2022.03.13
1588觀看次
字級
進佛館第一站——問道堂。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禮敬大廳所設的諮詢服務、輪椅借用、外幣服務等,讓遊客感到驚豔又方便。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從問道堂起跑的「第一屆關懷公益路跑」幾乎是闔家出動。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二○一六年,由佛光山和陽光泰迪熊關懷協會舉辦的「第一屆關懷公益路跑」,就是從問道堂起跑。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如常法師

在前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路上,遠遠就可望見一座高聳入雲的地標,設計源自印度阿育王石柱,柱身題寫著「佛光」兩字,基座的磚紅色建築就是「問道堂」。

「所謂『問道』就是問取道路,」星雲大師的設計用意在於服務:「遊客會在這裡詢問,『往佛陀紀念館怎麼走?』,『往佛光山怎麼走?』;或是當他參觀結束要回家了,也會問:『往高雄、往屏東怎麼走?』」

就像燈塔的存在,除了迎來送往、指引方向之外,問道堂作為參訪佛陀紀念館的前導站,功能非常多樣,包括奉茶、介紹佛館、建議行程、提供各種諮詢服務,同時這裡也是禮佛、休憩及閱讀的空間。  

溫馨方位點 —— 問道堂

問道堂是進館第一站,也是出館最後一站,既是起點也是終點的方位意義,讓我記起在二○一六年,由佛光山和陽光泰迪熊關懷協會舉辦的「第一屆關懷公益路跑」,就是從問道堂起跑,沿環館道路,再折返問道堂。

這場比賽是當年「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的壓軸大戲,分為二十一公里半馬組、十一公里挑戰組,以及三公里的休閒組,吸引了三千多位民眾邁開腳步,繞著佛陀紀念館,為偏鄉學童「人人有書讀」而跑。

我覺得特別溫馨的是,三公里組有超過兩千人參加,而且幾乎是闔家出動,推著嬰兒車,抱著孩子,扶著長輩,家人手牽手一起跑步的畫面,非常動人。有一位六十八歲的楊奶奶,全家四代同堂一起參加,已經是曾祖母的她,因認同捐書到偏鄉的理念,還帶著兩位才三、四歲的小曾孫,共同獻出生平第一場路跑。  

心境轉換站 —— 禮敬大廳

大師將進入佛館的第一棟建築命名為「禮敬大廳」,具有實質及精神的雙層含義。

在第一層意義上,「禮敬」兩字,表達的是對諸佛菩薩的禮拜、恭敬的心。而第二層意義則是取其「離境」的諧音,如同我們搭乘飛機出入國門,都會先到出入境大廳,經過這個空間轉換,才能飛往另一國度。同樣的,要深入探索如佛國淨土般的佛陀紀念館,也先在禮敬大廳辦好各項雜事,然後才以安穩清淨的心,展開朝聖之旅。

在開館前的二○○九年,大師就希望在禮敬大廳規畫星巴克、超商及各種台灣的文創。當時佛光山僧團對這樣的創見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把商店放到禮敬大廳來呢?

大師的想法是,佛館的參觀者會有很多非佛教徒,他們進到佛寺可能感到拘謹、嚴肅,不知道怎麼在殿堂禮拜,也不知道怎麼跟法師說話,所以停留的時間不長。然而作為一個博物館,當遊客走進禮敬大廳,若是有星巴克,他會覺得熟悉、放鬆,因為這是他的日常;若是有銀行郵局、有很多文創紀念品,他會覺得與自己的生活並無二致。這些給人方便的內容,會讓遊客因為心生歡喜而自在,自然而然開始體會這裡的一切。

給人方便的服務

果然不出大師所料,開館後,禮敬大廳所設的諮詢服務、輪椅借用、郵局代辦業務、提款機與外幣服務、滴水坊,以及各類高質感的名店,讓許多遊客感到非常驚豔又十分方便。

這正是大師詮釋的人間佛教:「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讓人們心無掛礙,是大師在規畫管理上善巧方便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