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果讓孤苦老人像株草,在黑暗角落任由風吹雨打,則是社會不仁,政府不義。
幸好我們的社會並不冷漠,政府也注意到老人問題,只是生活是持續的,是全面的,政府或民間的關心卻「有時有陣」,給老人有「遠水救不了火」、「不夠貼心」的感嘆,難以發揮「及時雨」功能。
服務是無止境,關懷是無時無刻,怎麼做都難讓所有人滿意。資源也有限,很難無止無境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如何輕重緩急,如何安排先後,成了重要課題。最重要應在乎老人的感受與需求,更重要是誠意與態度。
政府單位對老人的關心往往太在乎表面,太在乎形式,給人印象是歌頌政績。熱心企業或團體則給人太商業化、廣告化的批評,有時無形中會傷及低調的老人,拋磚雖可引玉,但默默行善的熱心人卻讓老人感懷更多。
高齡社會已是必然,照顧老人是無法逃避的課題,尤其是無依老人,在無家人無親友照料下,一旦貧窮又病痛,寂寞淒涼是可想像,歸根究柢一個完整而健全老人政策,才能達到老有所終目標。(白伽/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