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的尹錫悅贏得南韓總統大選,保守派力量重新掌權,預示南韓對中國大陸、北韓的態度將出現鷹派轉變。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南韓第20屆總統大選在疫情中落幕,入主青瓦台的是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靠著不到1%的差距險勝執政黨推出的候選人李在明,這也代表保守派力量時隔5年重新掌權。依照尹錫悅參選期間的政見來看,預示南韓對中國大陸、北韓的態度將出現鷹派轉變。
尹錫悅是南韓直選總統以來,第1個沒有國會議政經歷的總統,他踏入政壇才8個月就拿下第1場公職選舉,擊敗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前京畿道知事李在明,也打破了保守派和進步派每10年「輪流執政」的傳統,創下南韓不少政治史紀錄。
根據統計出來的99%選票,尹錫悅獲得48.6%,李在明獲得47.8%。新總統將於5月就任。
應付北韓威脅 實施先發制人
由於尹錫悅是政治新人、外交新手,引發外界對他能否順利與共同民主黨占多數的國會達成合作、推動選戰政見的疑問。共同民主黨在國會300席裡占有大約180席,沒有他們的幫助,尹錫悅的總統任期最終可能成為「植物人」狀態,在2024年下屆國會改選前無法通過關鍵議案。
但外界認為他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因為中美戰略競爭白熱化下,由他率領的南韓外交政策將如何應對,成為未來5年的關鍵。尹錫悅勝選可能意味,加強國防的倡導者回歸青瓦台,南韓與北韓、大陸的關係會轉冷。他對北韓採取強硬路線,表示會尋求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軍事聯盟,擴大威懾力量以因應來自北韓的威脅。
尹錫悅曾表示,如果平壤構成即刻威脅,他將支持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並呼籲重新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他表示,會基於可預測的無核化路線圖、互惠原則,與北韓舉行會談。對北韓的國際制裁會維持到北韓完成無核化為止。
改變友中政策 強化韓美同盟
韓聯社指出,尹錫悅的競選政策顯示,他的施政重點將著眼於「韓美同盟」,可能將使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擴大為「4+」組織(Quad-Plus)。尹錫悅也說會重整首爾與北京的關係。他認為中國大陸的優先要務是維持北韓金正恩政權的穩定,而不是平壤的無核化。
雖然不少學者認為中韓關係將有惡化可能。但大陸遼寧大學資深教授呂超表示,他認為尹錫悅競選時的對中言論未必能在執政時實踐,因為「安保靠美國,經濟靠中國」是南韓黨內普遍共識,在競選期間為了拉選票的行為,並不會對中韓關係產生戲劇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