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詩閔
日前看到一篇尋國者所寫的〈母親的保單〉,頗感親切。
我的父母在年輕時白手起家,盡一切努力使家人衣食無缺。因見識過時代洪流的起落,認為保命保本才能夠走長路,理財哲學偏向保守中求成長,因此在很早的時候就未雨綢繆,為一家人買了保單。
保單是愈早買愈便宜,所以哥哥與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幫我們都買了保險。即便那時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他們肩上還扛著沉重的房貸,但考慮到孩子的未來,希望在醫療、儲蓄、老後生活等各方面皆能預先準備,讓我們可以一輩子豐衣足食,無缺無虞。
長大之後,某次與幾個朋友聊天,才知道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幫一家大小買保險,甚至有位朋友的父母理財方式偏向「享受當下」,不曾為全家簽下任何保單。
朋友父母看的是當下,而我的父母看的是未來,他們相信自己多付出一點,未來子女肩上的重擔就會輕一點,「保險」,就是父母為我們所選擇的投資。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所處的時代裡,尋找生存之道。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選擇,而他們的人生,就好像兒女的一面鏡子。
其實父母們也都曾年輕過,也跟兒女一樣受限於時代、主流價值觀。無論是Z世代、千禧世代、X世代、嬰兒潮還是沉默世代,因為在不同的時代出生,難免對理財投資、人生規畫、政治、宗教等會有不同的想法。有時候兩代之間無法溝通,是因為我們沒把父母的視野、完整的人生經歷考慮進去,只從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他們。
生命同樣要經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疾病帶來風雨飄搖,也會給人的意志帶來折損。幾年前父親身體不適,住院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記得,當時每次去醫院探病,看見父親眼神中流露出的脆弱,極其震撼,因為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那時候我才領悟到,生命原來這麼脆弱,一定要更珍惜身邊的人。
忘了在哪裡讀到這麼一段話:父母能為兒女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健健康康,長命百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很少人能夠一輩子保持健康,從不生病,也未曾遭遇任何意外,如今全球疫情依然起伏不定,沒有人能夠知道疾病、變局何時降臨。
有了保險,讓人面對疾病、意外時感覺相對安心;若一家人健康平安,一輩子都不必動用到保險理賠,更是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