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建大學 佛光人贏得喝采

人間社記者吳嚴儂大樹報導 |2008.02.26
1089觀看次
字級

賺健康賺經費賺環保 義工出錢出力「燒香拜佛 透早出門做環保…」

【人間社記者吳嚴儂大樹報導】「透早要出門,燒香拜佛祖,家裡準備好,出門做環保…」佛光大學資源回收隊員二十四日前往佛光山參加化裝遊行,於不二門前廣場表演客家民謠,博得觀眾喝采,從他們的肢體動作,看到佛光人「環保回收建大學」的那份堅持,與認真負責態度。(人間社記者吳嚴儂攝)

一九九八年,隸屬台北道場的金剛分會,平時除忙於會務,也視「資源回收」為活動之一。在會員口耳相傳下,這份吃力的工作漸有成果,但舟車往返的諸多不便,督導趙鈞震發心捐贈卡車,以便工作順利進行。經過數年環保回收工作,得以開花結果,遂於二○○二年十一月四日成立「佛光大學資源回收隊」。

趙鈞震表示,這麼多佛光人投入回收工作,讓常住的淨財隨之增加,他再度追贈卡車一部,讓工作順利推展。至今,回收隊成員已達二百人,成員中不乏認同星雲大師「百萬人興學」的理念加入,更有認同「人間佛教」,加入佛光大學資源回收的團隊。

目前佛光大學資源回收隊的回收地點遍及台北市大街小巷,尤其兩年前,回收隊的成員不分彼此,出錢出力,靠自己的力量加購一輛回收卡車,使資源回收隊工作,更加有聲有色。

輔導妙願法師說,回收隊的成員,從家庭主婦到董事長,大家不嫌棄髒亂,隨手做環保,即便喝喜酒也不忘將空瓶子帶回家。

「資源回收工作的成員,投入工作後,愈做愈健康,愈做愈歡喜,在實際作務中,體悟了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佛菩薩庇佑的事蹟,也是不勝枚舉。」妙願法師進一步表示,范光橋宿有肝疾,自從加入回收工作後,身體竟開始好轉。

團長宋秀喜指出,當初只是想護持佛光大學的龐大興學經費,這些年來,每周一至周六不畏風雨、不辭辛勞前去定點回收,藉此增加大學經費,又可在作務中體悟佛法,利人利己。

因為有這些發心義工的支持與投入,資源回收隊的成員不但為自己賺得了健康,為佛光大學賺得經費,更為國家社會賺得環保,一舉數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