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人口平均壽命達七十八點五歲,且不斷增長;日本《經濟學人》周刊最新一期文章指出,這個情況將掀起全球外籍醫生爭奪戰。經合組織東京事務所所長川村泰久認為,壽命問題造成經合組織成員國「醫療勞動力」嚴重缺乏,他相信問題將再延燒二十年。
戰後嬰兒潮(一九四五到一九五○年)出生者陸續退休後,造成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等發達國家的醫生缺口。
經合組織成員國內部,每五名醫生中就有一個外國人。紐西蘭與英國的外籍醫生比例甚至超過了三成,美國也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從數量上來看,美國和英國成為了最大的外籍醫生「接收站」,分別有二十一萬人和十一萬人。法國和日本只有百分之六和百分之零點一。
對這些發達國家來說,外籍醫生最大來源是印度(五萬五千人)、菲律賓(一萬五千人)和中國(一萬三千人)。目前出產外籍醫生最多的地區是亞洲(十六點四萬人),其次是拉丁美洲。
這些外籍醫生不論晝夜與節假都出診,大多數人分布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之處,因此在醫生極缺的國度裡,外籍醫生已成為當地重點保護對象。
在美國,外籍醫生從醫學院畢業後,有義務返回原籍地工作兩年。但各州政府開始使用特權,免除外籍醫生的歸國義務;被免除歸國的外籍醫生人數,從一九九○年的七十人已增加到現行每年一千人。在法國和紐西蘭,許多些非政府組織也為招攬外籍醫生駐地服務而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