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社會暖流:賣粿贖母 睡車守靈 從兩則新聞探討社會緊急救濟問題

記者曹銘宗 |2008.02.24
671觀看次
字級

政治口水、奸殺擄掠、八卦色情新聞充斥當道,人心充滿無力與感嘆之時,春節期間卻有兩則苦難新聞引人鼻酸,也引起重大回響,一時溫情、關懷傳遍社會,為寒冬添加許溫暖,讓人振奮,不過其中也隱含許多問題,值得探討….

春節前後寒流一波接一波,冷得大家打抖擻,但有兩則熱心助人的感人故事,溫暖了每個人的心。

故事一

地點:南投縣埔里鎮。

時間:2月15日凌晨三點

天未亮眾人擁被好夢方甜,15歲的國中學生潘孟元早已起床在炊粿了。他算了算,媽媽因繳不出12萬元罰金而入獄,已是第11天了,他要努力炊粿賣粿,好讓媽媽早日交保回家過年。但一個粿幾塊錢,還要多久才能奏足十二萬元?想著想著不禁紅了眼眶。

多久才能奏足十二萬?

兩年前,潘孟元的父親車禍過世,家中生活陷入困境,母親劉杏娥扛起撫育兩個兒子的重擔,靠做粿、賣粿來養活全家。不懂法律的劉杏娥,因缺錢把郵局帳戶借人使用,成了詐騙集團的人頭戶,被依詐欺罪起訴,法院判刑四個月,得易科十二萬元罰金,但她未到案被通緝,二月五日農曆年除夕前一天,被警察遞解到看守所服刑。

「媽媽被抓去關了!」這對潘孟元和弟弟是何等的打擊!過年後,媽媽不在家的日子,潘孟元向學校請假,接下媽媽每天炊粿的工作。清晨五時,他要把炊好的粿送到早餐店。七時招呼弟弟上學,然後還要到市場賣粿。

潘孟元知道,他如果拿不出12萬元,媽媽就要坐牢四個月;而他再怎麼勤快賺錢,也很難籌到這個數目,他不敢想,只能埋頭做下去。

在這個年輕人被諷為「草莓族」的年代,竟然還有這麼認命的男孩,令人讚嘆。於是,國中生「炊粿贖母」的故事就這樣傳了開來,媒體爭相報導,引起熱烈回響。

媽媽可以放出來了!

2月15日上午11時,潘孟元聽到里長伯說:「阿元,趕緊跟我到看守所,有人出錢幫忙,你媽媽可以放出來了。」他還摸不著頭緒,只好跟著里長伯走。

原來是台北縣三峽鎮的一對熱心的曾姓夫婦,一早看到新聞,下午1點半就把12萬元送到南投地方法院,匆匆離去,連名字都不透露,為善不欲人知。

潘孟元在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南投分會人員等陪同下,繳了罰金,到看守所戒護區門前,等待媽媽。

終於,劉杏娥走出來了,她擁抱著兒子,流著眼淚說:「我不是一個好的媽媽……」母子淚眼相對,旁人安慰說,能回家就好,當天晚上,她急著下廚,與兩個兒子「遲來的圍爐」,共享天倫。

把愛心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潘孟元的學校及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南投分會湧進很多關懷和捐款。劉杏娥說,問題解決了,「請大家把愛心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南投分會幹事呂莉玲則說,熱心人不必再捐款了,想要幫助潘家,「請多買他們做的粿吧!」

故事二

地點:雲林縣四湖鄉

時間:2月15日

媒體報導,婦人王秀蓮丈夫過世,她帶著5個子女及兩個孫女,隨著丈夫遺體從台北回雲林縣到四湖鄉,準備在溪崙公墓辦喪事,但祖孫三代八人身上只剩34元,十多天來全家老小就窩在公墓旁……

祖孫八人窩在公墓旁

報導指出,44歲的王秀蓮,與丈夫本來住在台北,5名子女中有4人智能不足。丈夫生前當板模工養家,因工作受傷,加上感冒,造成病情惡化,2月2日過世,遺言交代要落葉歸根,回到老家四湖安葬。

於是,王秀蓮帶著家人,擠在送丈夫遺體的救護車裡,從台北回到四湖,不但欠車錢,也沒有喪葬費。所以丈夫遺體只好暫時放在公墓的靈堂。

打開車窗就被冷醒

天寒地凍,晚上一家八口擠在公墓附近一輛小貨車裡。車內悶得難過,但打開車窗就被冷醒,王秀蓮只好在小貨車旁拿廢紙生火取暖。

王秀蓮一家八口在寒流中擠在小貨車裡守靈的事件,經媒體報導後,民眾紛紛伸出援手,還有一對老夫妻從高雄開車來捐錢。此外,還有很多人匯款到雲林縣政府社會局救助金專戶,加上雲林縣議會、四湖鄉代表會、雲林縣地檢署等單位的捐款,兩天之內已累計150多萬元。

2月16日,雲林縣長蘇治芬及雲林縣慈梵慈善會人員來到溪崙公墓,致贈一萬元慰問金給王秀蓮,並指示雲林縣社會局協助治喪,妥善運用捐款照顧王秀蓮全家人。

雲林縣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課並查出王秀蓮三代是台北縣汐止市低收入戶,每月有25600元救助金,等辦完喪事,將協助他們遷回四湖,安排孩子就學,並利用捐款來修繕房屋,讓一家人安居。

這兩個發生在春節期間的不幸故事,暫時得到圓滿解決,但不禁讓人感嘆:如果社會緊急救濟機制能夠適時發揮功能,那麼劉杏娥就不必身陷鐵窗,可以在家與兩個兒子一起過年,王秀蓮一家八口也不至於淪落公墓旁度寒冬。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讓人感動

台灣社會有很多善心人士,熱心出錢出力隨時解危救困,讓人感動,但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媒體的報導和傳播,是不是很多需要緊急幫助的人,就得不到幫助?

我們鼓勵布施,包括緊急助人的財施。從佛教上來說,對陌生人的布施,隨緣、不問回報的布施,都有很大的福報和功德。

社會擁有很多救濟機制,希望能在最需要的時候,快速發揮作用。社工人員及公益人士能有管道迅速協助需要緊急救濟的人,民眾也能及時了解,發生急難時如何找到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