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兩根棍子上的精靈

記者李宇政/特稿 |2008.02.23
511觀看次
字級


扯鈴是民俗技藝,以往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耍是耍罐子,變是變戲法,練是練扯鈴。可見扯鈴在民俗技藝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18世紀時扯鈴傳進英國時,英國人迷上這個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它「兩根棍子上的精靈」。這次林韋良在「法國明日節第29屆雜技大賽」奪得最高榮譽金獎首獎的總統獎,實屬難能可貴。

民國73年,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將扯鈴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往後每年參加全國中正盃扯鈴比賽的隊伍年年增加,可謂「扯鈴巔峰」。可惜近年全國性的民俗體育運動比賽減少,扯鈴運動自民國85年後漸走下坡,而目前在學校內的扯鈴社團已不復當年。

民俗文化的可貴,在於它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每個區域所繁衍出的文化幾乎找不到雷同,因此傳承香火相當重要。本月雲門舞集的排練場一場大火,雲門舞集總監林懷民當時痛陳,「文化對於政府只是口號、只是選舉的幫襯。」你我聽了是否心有戚戚焉呢?

林韋良為國爭光的片段在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政府得知獲獎消息除了表揚,然後呢?「文化」不缺錦上添花,最需雪中送炭,若你看了林韋良的表演也一定會認同英國人給扯鈴「兩根棍子上的精靈」的稱號,更何況他還耍出三個精靈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