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新德里電】世界自然基金會於去年三月間,將印度教視為聖河的恆河,列為全球污染最嚴重河流之一,但每天仍有成千上萬印度人在河中沐浴。同樣的,每天也有不少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但願意再來重溫舊夢者可能不多。
恆河發源於印度西北部喜馬拉雅山區,向東南流入孟加拉灣,長約兩千五百三十公里,沿岸孕育著印度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印度人心中是一條代表永恆的聖河。其中最神聖一段是位於北方省東南區的瓦拉納西古城河岸一帶。
但恆河的污染也是有名,不僅沿岸工廠排入有毒廢水,上億人口的生活廢水也經年累月流入河中。走在瓦拉納西小鎮河邊,老遠就可以聞到水中散發的臭味,走近岸邊,觸目是污黑的淤泥,更要慎防露天下水道流出的排泄物和垃圾。
由於河水的流動,印度人相信恆河有恢復潔淨的能力,在河中沐浴不會遭到污染。但事實證明,經常在恆河沐浴的人,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會染上皮膚病。
由於這個緣故,近兩年來,每年二月中旬的聖浴季節前,印度教徒開始要求北方省當局,設法減低河水的污染程度。
去年一月間,正逢印度教六年一次的「小壺節」,在距離瓦拉納西上游不遠的印度教聖地阿拉哈巴德,數以萬計的教徒在河中舉行「聖浴」儀式,甚至有人用手舀起水來喝。
到三月中旬時,又有更多來自印度各地朝聖者,徹夜將在恆河裡「聖浴」。在此之際,各方注目北方省當局如何因應可能發生的情勢。
據權責範圍包括恆河的北方省政府污染防治局表示,實際上,自去年初以來,當局已關閉了恆河污染源之一的皮革廠一百三十五家。
北方省皮革工業協會主席伊沙克指出,當局對其他工業的廢水排放卻沒有「如此的」關切,據調查,恆河污染源有百分之七十五是來自家庭排放的生活廢水。
對此,北方省政府污染防治局地方官員辛赫坦言表示,當局無法處理家庭廢水,因為缺乏收集家庭廢水的設施。
堪坡環保社團人士賈斯瓦表示,印度新德里中央政府早就意識到恆河水質污染嚴重的問題,在一九八五年宣布「恆河行動計畫」,成立了恆河計畫管理局(一九九四年改隸環境部,並改名「全國河川保護署」),至今投入整治恆河的經費超過一百億盧比(現值約二點六億美元),但不見任何成效。
賈斯瓦指出,計畫的失敗在於北方省政府未能將中央政府撥給的整治基金,有效的用於改善家庭廢水處理設施。他表示,在印度典型的官僚體制作業下,新德里中央撥給用以興建廢水處理設施的經費,幾乎都被挪用作為員工薪水和維護費用,而這些薪水和費用原應由北方省政府自己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