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到小學班級說故事。到了教室門口,還沒來得及「適應環境」,就聽到有人說:「喂,你是誰呀?」
「故事媽媽好」、「丹萱姊姊好」其他小朋友發現了我,開始七嘴八舌地跟我問候。
「喂,你到底是誰呀?」即便知道我是誰,問話的孩子還是要再確定。
「要知道我是誰呀?那麼你可不可以在問話上多加一個『請』字呢?不然我的名字告訴我說,他不敢來啦!」我說。
「你好『肥』喔!」看我不肯正面回答問題,小不點兒居然言出不遜,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你知道『肥』是什麼嗎?」我問他。
小孩子睜著大眼睛看著我。其他小朋友聽我問這問題,跟著搶答:「就是胖啊!肉多啊!很噁心啊!……」
看小朋友把「肥」形容的如此不堪,我決定幫「肥」說幾句話:如果你是一棵松樹,那一定要長得高高大大的吧?這樣才能夠向天空說哈囉呀;如果是一棵榕樹,就要長得壯壯肥肥的,且要有很多鬍鬚,這樣才能夠跟小朋友握手呀!」
我口沫橫飛地說了一堆,不知道了解話裡意思的小朋友有多少?只是希望有人能夠抬頭仰望松樹的姿態、擁抱榕樹壯碩的溫柔……
當有機會體會天寬地闊時,脫口而出的話,就不會讓人有如芒刺背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