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公布勞退新制基金去年收益僅百分之零點四二,全年收益僅七億多元,四百五十二萬勞工平均每人約分到一百六十七元,與前年縮水四成二,不知勞工作何感想?
勞退新制於九十四年七月實施至今,並沒為勞工帶來穩定的退休保障,反而由於「勞退監理會組織法」未通過,導致上千億基金在銀行躺了兩年,去年七月勞退監理會成立,卻遭逢股市不振,使得基金虧損,影響勞工權益。
加上政府將實施國民年金制度,勞退福利與年金相比差了一大截,勞委會為了降低勞工退保,有意加碼勞退收益,形成政策、制度、投資風險的系統性問題。
但把問題歸咎於勞退福利不如國民年金,甚至怪罪美國次級房貸所造成的股災,說是非戰之罪,是推委之詞。
因為政府只知道向雇主、勞工徵收龐大的勞退基金,卻未能妥善法源依據,及增加投資穩定度與降低風險,並將勞退基金變相當成股市護盤工具,導致勞退收益縮水。
而且勞退新制上路後,由於增加雇主的人事成本,導致勞工變相減薪,而勞工若在同時期自行規畫風險,與進行波動較低的投資,至今的收益也較勞退基金收益為高,相信這也使許多勞工「悔不當初」。
這些都顯示政府對保障勞工權益毫無章法,因此,筆者反對政府以獲利大風險高的投資,增加勞退基金收益,來鼓勵投保的作法,政府更不能只鼓吹勞保可提供勞工「無後顧之憂」的低額工傷補助,或是替代率過低且會遭通膨侵蝕的退休金,因為如此只會增加勞工退休的風險。
因此,政府該做的是,要實規畫有關勞工權益的各項政策、措施,否則勞工還不如「求人不如求己」。
阮肇(台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