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彭佳嶼燈塔逾百年歷史 升格國定古蹟

 |2022.02.14
1062觀看次
字級
彭佳嶼燈塔興建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盟軍轟炸,塔頂及透鏡尚留當時掃射痕跡,將從基隆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圖/陳靜萍提供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政府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有113年歷史的基隆市定古蹟彭佳嶼燈塔,去年12月3日經文化部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升格為國定古蹟,即將對外公告。

陳靜萍13日在臉書(Facebook)指出,1909年竣工的彭佳嶼燈塔興建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盟軍轟炸,塔頂及透鏡尚留當時掃射痕跡,但現在還服役中,是日本與台灣航線上的重要史跡,更是航運史的重要見證。

圖/陳靜萍提供

陳靜萍說,地址是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8號的彭佳嶼燈塔,去年11月文資委員及同仁們現勘時,在海釣船上搖晃近3小時才抵達,且島上只有1輛機車及2台搬運車,回來又是3小時,這趟真的是「舟車勞頓」,回程時準備的午餐碳烤三明治,大家都吃不下。

去年12月3日,中央的文資審議委員會已審議通過將基隆市定古蹟彭佳嶼燈塔,升格為國定古蹟,即將正式公告。

交通部航港局航安組組長沈淑賢今(14)日表示,彭佳嶼燈塔距離基隆港約30浬,搭船要將近3小時,目前航港局有4名「燈塔守」駐守,原則上半個月輪班一次休假回台灣,所需生活日用品趁返回台灣期間帶回,至於維修燈塔的相關器具和油料,約每半個月補給一次。

圖/陳靜萍提供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介紹,彭佳嶼燈塔於1906年底起建,1909年9月竣工,燈塔興建至今超過百年歷史,是國內最後一座淘汰煤油燈的燈塔。

彭佳嶼燈塔為底座呈八角形的圓形白色磚造燈塔,高26.2公尺,塔身具12圈鐵欄杆,方便油漆及養護;燈器室則採用佛萊斯納水晶折光透鏡頭等鏡機,是國內最大透鏡,此工法已絕傳。

此外,陳靜萍指出,除了彭佳嶼燈塔外,在1900年完工的基隆燈塔,也是日治時期第一座磚造燈塔,在2020年12月也指定為市定古蹟,但因仍具導航功能、正常使用與運作的文化資產,所以還沒開放觀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