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坡.好書室」門口設「書換貓罐罐」二手漂書屋,下半部放紙箱,讓流浪貓休息。圖/中央社
有感大眾需要療癒空間,也希望更多人理解護理專業的用心,四名護理人員創辦獨立書店「無論如河」。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有感於人們需要療癒空間,也讓更多人理解護理專業用心,四名護理人員創辦獨立書店「無論如河」,並成立居家護理所,讓書店成為載具,分享心情、推動議題及體驗護理人生。
「無論如河」前身為「有河Book」,由自稱「女工」的阿勇、秀眉、雅鈴及小綠等熱愛閱讀護理師掌理,其中阿勇是店長,店內除了保留「有河Book」的上千冊文學、歷史及哲學書籍,還有護理、醫療及心理學等領域書籍,並在二○二○年成立居家護理所,希望喚起民眾對長期照顧、居家護理的重視,是新北市第一家長照型書店。
四人是師生、同事及室友,也是共組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戰友。任職精神科的秀眉認為大眾需要一個空間,用藥物以外的方式療癒身心,在成立「無論如河」之前,四人的合租處便是這樣的平台,秀眉表示,很會煮飯的阿勇,用食物療癒身心俱疲的人,而她以心理學專業,解決遇到的生活難題。
推動關懷據點
成為溫柔力量
為何想把「無論如河」當成實踐和推廣護理精神的場域?秀眉說,醫療是治病,護理是對待人的生老病死;她舉例,醫師曾轉介中風插鼻胃管長者,長期腹脹壓迫呼吸,半夜喘到吵醒別人,但送醫檢查都正常,家屬以自費方式請他們協助居家護理,才發現四年來家屬只灌食安素,腹脹是因營養不均衡,這就是護理人員重要的地方,護理會改變病人的人生,讓病患好好活、好好死。
「無論如河」用說故事、體驗的方式,讓大眾體會護理是什麼,一開始只是想發揮工會擅長辦活動的優勢,推動議題及社區關懷據點,後來發現書店在二樓,對長者來說不方便,於是成立居家護理所,主動到有需要的人家中協助。秀眉認為,書店存在的本身就是小小奇蹟,是股滴水穿石的溫柔力量,也許一天只跟一個人對話、只賣出一本書,但影響力細水長流。
投入全部財產
賣書也供借宿
「爬上坡.好書室」店主鄭書婷,則是因為陪伴家人住院,輾轉認識四名創立書店的護理師,除了成為「無論如河」的幫手,鄭書婷也在其鼓勵下,毅然投入全部身家開店。曾到多國遊歷的她,把旅行經驗融入書本擺設,童書區旁是青少年書籍,以認識世界方式從鄰近台灣的香港、日本及新加坡出發,接著前往中東、歐洲及美洲。
「書店不應該只是書,應該是安放流離失所的人」,鄭書婷分享,她需要這樣的空間,其他人如果有同樣需求,她很樂於在彼此舒服的狀態下分享,除了二十四小時營運,她也嘗試留個門縫、開放借宿,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推門而入,安放心情。
儘管開店難免會遇到氣場不合的客人,但鄭書婷從未後悔,她形容,原本開書店是遙遠的夢想,就像遠望山頭、還沒開始爬,「無論如河」卻拎起她、垂直降落在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