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科技冬奧」是本屆北京冬奧特色,不只開幕式使用AI、5G、AR、裸眼3D等多種科技,其實從選手村到競賽場館,各種服務機器人無處不在。大陸藉冬奧展示科技實力,向全世界市場推廣機器人產業。
2日冬奧聖火接力首日,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創史上首例;北京冬奧還標榜做到真無人餐廳,主媒體餐廳廚房空無一人,120台機器人當大廚,透過機械軌道自動送餐,可同時為數千人服務。
北京冬奧為防疫,大量使用機器人,減少人員接觸。選手村和競賽場館,服務機器人無處不在,功能從引導、遞送、物流、炒菜、送餐、巡邏到收銀都有。
在各大場館及選手村入口,人員無須摘掉口罩,1秒即可完成身分識別、測溫、健康碼等查驗環節。場館內,公共區域都有機器人負責清掃消毒。
曾有一台機器人發現和它打招呼的外國人沒戴口罩,立刻發出「佩戴口罩」提醒,這正是冬奧的「巡檢機器人」,它還會透過紅外線感應,自動噴出消毒液。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和中國電子學會數據,今年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明年將突破200億美元。北京冬奧勢必會將機器人應用,再次推到投資焦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