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圖/行政院提供
圖/行政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今天宣布開放日本福島食品,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指出, 今起預告10天至2月18日截止,讓各界表示意見,加以整理後盡速公告,預計2月下旬完成公告生效程序。羅秉成表示,政府提出務實穩健方案,並非完全解除管制,是以新代舊,調整管制強度。針對公民團體的建議,在2018年公投後,政府都有提出相關補強與精進措施。
國際標準 嚴格科學驗證
羅秉成強調,2016年後,展開社會溝通對話,有十幾場專家會議、公聽會跟民間團體相關建議,政府持續檢討改善精進作為,知道只有把自己檢驗能量安全標準,提高到國人有信心時刻,開放不是跟風,而是以科學證據、國際標準為前提,2016年來每年也都做風險評估,透過專家到日本現地調查,去年底驗收報告,跟民眾用證據對話。
羅秉成說,10多年來,檢驗日本18萬件食品全部合格,且台日都採取世界最嚴格標準,經得起檢驗,檢驗件數在世界數一數二,有實證科學為基礎證據,世界各國也陸陸續續開放,在2018年公投前有26國開放,公投後有11國,政策合理調整,守護國人健康。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台灣跟日本是貿易逆差,一年出口7億美元到日本,是第三大出口國,日本進口10億美元,以牛肉、清酒為主,實質上農產品反而沒想像的多,福島食品開放後,9大類有8項農產品,會增加0.7億美元,但去年就賣3萬公噸鳳梨到日本,遠超過開放金額 ,開放後更有緊密經貿關係,對農業是正面。
陳吉仲說,福島五縣水產品都要檢具雙證,特定品項,在日本國內不能流通的話,也不能進來台灣,例如鰻魚也被禁止進口,不是所有水產品 都可進來。
台日簽署 食品安全備忘
行政院宣布調整日本福島周邊食品輸入管制措施,外交部今表示,台日將簽署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加強彼此資訊交換,也將定期檢視食安管理與貿易項目,深化台日雙方食安各方面的合作。
外交部同步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國政府秉持優先確保食品安全,依據科學證據、符合國際規範之原則,擬對於日本福島等五縣市所有食品進口的管理方式,由現行的全面禁止,調整變更為以下管制措施:針對五縣市部份品項仍予禁止進口,但其餘食品則在出具輻射檢驗證明與產地證明後可以進口;而對可以進口的福島等五縣市食品,我方將採逐批邊境輻射檢驗的管制措施。
新聞稿寫道,日本2011年因地震與海嘯造成的福島核電廠事故至今已經10年,截至去年為止,全球對日本相關食品仍有全面管制措施的國家,僅剩下台灣與中國,部份管制國家包括歐盟、阿聯、新加坡、美國等,都接連解除管制措施;近期經過台日雙方多次溝通之後,針對日本食品輸入的管制措施,我方亦將進行調整。
定期監測 食品輻射殘留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強調,「日本人不吃台灣人也不吃」,日本本地禁止,台灣也不能進口,可以到台灣來就是要雙證 ,不是只有福島五縣,包括靜岡縣的茶類,嬰幼兒食品的宮城縣等。
羅秉成說,針對公民團體的建議,這段時間以來政府都有提出補強精進措施,包括陸續完成六份風險評估及調查,並持續針對日本檢驗資料、邊境監測資料等進行統計分析,作為調整管制措施的科學決策依據。
對於後續市場、網路食品把關措施,羅秉成表示,衛生單位將定期監測輸入食品於後市場及網路販售的輻射殘留,並已針對複合式食品拆包查核產地標示,以及實施飼料、肥料、幼鰻、高接梨穗、寵物食品等管制措施。
2018年公投後,2年的拘束效力政府都尊重,這段時間更加精進相關作為,台灣檢驗能量充足,2016年至2020年間,已有6份風險評估與研究,2018公投後,有4份風險評估及調查報告,這幾份報告都證明,科學驗證健康無虞。2021公投後,展現人民接受國際標準、理性看待食安,走向世界貿易體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