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亭指控美國將俄拖入軍事衝突。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4日將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是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中俄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由於中俄關係近年來日益改善,北京與莫斯科都認為兩國合作是資源共享、牽制西方的重要方式,更是對抗美國主導世界體系的關鍵,因此相比於美中或美俄關係的進展,中俄關係的進展令美方更為頭痛。
預料普亭此行將把會談重點放在烏克蘭問題上,積極尋求北京支持;專家指出,由於西方主要國家藉人權問題抵制北京冬奧,俄烏衝突能有效分散各國對中國的關注,因此莫斯科與基輔關係的惡化對北京確有利益,且如果西方真的對俄國實施經濟制裁,也可以為中國創造巨大商機。
因此,目前北京釋出的訊息均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周與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中,就強調西方應認真看待俄羅斯當局的擔憂,「擴大軍事安全組織反而無法保證地區安全」,顯然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上個月哈薩克因能源價格飆升而發生騷動時,北京也支持俄羅斯在哈薩克部署軍隊平亂。
不過,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中國核武政策的專家傅泰林(M. Taylor Fravel)表示,中國就烏克蘭問題其實是「機遇與風險並存」,雖然願意在外交手段上表示對俄羅斯的支持,但不太可能樂見俄烏兩國真的開戰;他說:「中國從烏克蘭進口大量軍事裝備,某種程度上被迫夾在俄烏之間,俄羅斯不應完全依賴北京支持。」
此外,中俄兩國在一些自認為「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也沒有取得共識,如莫斯科不承認北京對南海「九段線」的主張,北京也不承認莫斯科對克里米亞半島的實際掌控權;因此兩國雖有軍事合作、聯合演習,但迄今未形成正式軍事同盟;中俄關係的進展雖令美方頭疼,但也非毫無突破可能。